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六章 漢吳之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亮思量良久,提筆下文寫道,表示自己從未有懷疑過吳主孫權以及吳人將士,接著誇讚陸遜奇謀善斷,虛實有度,實乃兵法大家,希望自己能夠收到陸遜克復江夏郡的訊息。
提筆停頓少許,諸葛亮繼續寫道,我兄諸葛瑾年邁,而我侄子諸葛恪雖然才華橫溢,但性格粗疏,品行未達。望陸遜能夠以前輩的身份多對諸葛恪進行規勸,同時希望陸遜轉告吳主對諸葛恪的任用,還需慎之又慎,多使他遭受挫折。
諸葛亮將毛筆放到墨臺上,沾溼筆尖,給諸葛瑾寫通道。表示自己已經知道兄長的憂慮,自己已經給諸葛恪寫信,並也讓陸遜對他常勸告,請兄長放心。並言人無完人,自己長子諸葛喬雖然品行達於諸葛恪,但智謀與修養皆有不足,還望兄長勿要過慮。
最後,諸葛亮表示次子諸葛瞻今有七歲,聰慧可愛,但自己擔心他過於早熟,恐將來難成大器。能成器者,恐怕就只有諸葛喬一人。
諸葛亮擱筆於桉,將孫權、陸遜、諸葛瑾的書信一一放好。
又拿出兩張巾帛攤開,諸葛亮重新提起筆,看著搖曳的燈火,提筆下文規勸言。
‘人應志存高遠,慕先賢品性,絕除私慾與雜情,拋棄多疑與固執,才能成就大事,這我是深有感觸啊!
人於世間常有順、逆之事,應當廣納他人之見,消除埋怨悔恨之情,尋解決之道,即便仕途、功業不順,也是一時之境,又怎麼會大事不成呢?
如果一個人志不堅定,人不豁達,整天碌碌無為,受限於兒女之情,將永伏於凡庸,落於下流。’
諸葛亮將寫給的諸葛恪的書信,放到旁邊晾乾,然後繼續持筆下文寫給長子諸葛喬。
‘父收至你伯父諸葛瑾書信,言你長兄恪之書信,感慨萬千,今於深夜寫信於你。父待你甚嚴,是恐你成為庸人,故常用困境讓你飽受磨難,但你卻常能無怨無悔努力擺脫困境,這讓為父十分欣慰。
你現在所得,是受為父恩澤。故被陛下重用,引為心腹;受他人尊崇,門客不絕。因此為父擔心你會受他人讒言影響,動其心,敗以德。望你能夠嚴於律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澹泊名利,以先賢而自比。
不必類我,不廢年華,上無愧於天子,下無悔於自己。如此足矣!’
諸葛亮擱筆於桉,揉了揉眉間甚是疲倦。
對諸葛亮而言,漢吳之間不僅是公事,還是家事。畢竟其兄諸葛瑾擔任東吳大將軍,自己的長子還是諸葛瑾的子嗣,這讓諸葛亮不能不多為諸葛恪以及諸葛瑾多做考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