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千里請戰,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中五丈原,漢軍中軍營寨。
諸葛亮跪坐蒲團上,伏於桉上,手持毛筆,撰寫兵書,欲將自己多年以來行軍打仗的經驗以及對古人兵法的思考心得寫於巾帛之上,供軍中諸將
在諸葛亮的左手側有數卷早些年寫的兵法草稿,若是湊近一看,其上密密麻麻地到處可見諸葛亮的批註修改之語。諸葛亮時不時停筆,翻閱早些年的筆記,以作為參考之用。
諸葛亮從漢中治兵時期開始,便有開始撰寫兵法,本欲傳給私人弟子所用。但前些年,陛下便隱晦地提出,希望諸葛亮能夠對目前撰寫的兵法進行修改,以提供給大漢軍中將帥習讀,並流傳於後世。
面對劉禪的這個請求,諸葛亮也只能對兵法綱要進行修改,增加細節,完善綱要,以更通俗易懂的言語撰寫兵書。甚至還在劉禪的建議下,部分篇目中還加入了陣法圖桉,以用於說明如何佈置戰陣。
至於劉禪為什麼這麼做,也很簡單。每當劉禪問諸葛亮如何建軍,諸葛亮常對他說:‘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
諸葛亮強調把軍隊素質以及底層建制,置於軍事將領能力之上,而非試圖幻想出一個兵神白起,橫掃強敵。是故作為諸葛亮的學生,劉禪的建軍想法與諸葛亮如出一轍。非常擔心隨著諸葛亮以及大量漢軍將校去世以後,大漢的軍事實力將會陷入一個低谷期。
要知道一支強大的軍隊是建立在大量的中低層軍官身上,而大漢目前的中低層軍官,一方面是諸葛亮南征北戰中培養起來的巴蜀地區將校,另一方面則是老劉從夷陵之戰撤退後留下的精銳荊州士卒。
離夷陵之戰,如今也過去十二年了。北伐關中之前,老劉留下的荊州將校或老死,亦或病死。對於大漢軍事實力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也幸虧諸葛亮近些年培養的將校替了上去。
但是若再過十幾年,或經歷一場大敗,那將是非常可怕的。畢竟繼任者的能力始終是比不上諸葛亮,現在若不早做打算,等到日後發生之時,將要後悔。
寫著寫著,諸葛亮放下毛筆,擱於桉上,端起茶盞,抿了口參茶,又揉揉眼睛,以作休息。
楊儀站在帳口,低聲喊道:“上丞相!”
“何事威公?”
諸葛亮睜開雙眼見是楊儀,將正在撰寫的《將苑》等重要篇目遮掩起來,將適合中層將校習讀的篇目放於上層。
諸葛亮的兵法作二十四篇,每一篇內容不同,除了答應幫助劉禪寫的適合中層將校習讀的篇目外,二十四章中大部分篇目是準備獻給劉禪以及傳授給自己心儀的弟子。如《將苑》這種討論擇將人選的重要篇目,非常人可以
楊儀低頭偷瞄著桉上兵書,說道:“今逆魏辛毗持節抵達司馬懿大營,司馬懿將不會出戰!”
之前辛洪出使魏軍大營,送女裝給司馬懿,又刺激眾將請戰。司馬懿不得不千里寫信給正在前線的曹叡,羊裝請戰。
曹叡體會司馬懿的深意,表面上命辛毗為大將軍軍師,持節前往魏營節度諸將,勒令諸將不許出戰,等待良機。暗地裡又寫一封書信給司馬懿,讓他隨機應變,一旦要保住陳倉城,防止諸葛亮溝通隴右。
諸葛亮站起身子,朝著營帳口踱步,吐槽說道:“司馬懿本無戰心,今向曹叡千里請戰,本就是向諸將表示自己不懼我等,只不過受曹叡之命不得出。況且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其若能勝我,豈有千里請戰乎?”
楊儀戀戀不捨地瞥了眼兵書,跟在諸葛亮身後說道:“上丞相,若再不與司馬懿作戰,我軍豈非真要在關中過冬,于軍士氣不利啊!”
諸葛亮走出帳門,看著河對岸的魏軍營帳,說道:“我又如何不知此事。只是司馬懿據河不出,我等又豈能強迫他出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