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伯約,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鮮卑人的入侵之下,東漢北疆的雲中、九原、定襄等郡內遷至幷州地界之內。隨漢人內遷的同樣也有為生存而戰失敗的南匈奴所部,他們也往南部遷移,到了山陝高原的中南部,分佈在呂梁山區及汾河谷地。

又值桓、靈二帝上臺,東漢的政權秩序已經發生動搖,那麼受東漢控制的南匈奴自然也是不穩。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漁陽張純反叛,南匈奴右部因不滿遠征幽州,於是聯合休屠部誅殺單于,驅除其子於夫羅,另立單于。

南匈奴的變化,東漢王朝知道但也無暇顧及,只能放任不管。

但隨著曹操一統北方,秩序也重新回到了南匈奴部落。曹操採取了東漢王朝類似的手段,分南匈奴五部於幷州要道上,抵禦北疆的鮮卑及西部馬超、韓遂。

如北部匈奴居新興縣,有四千餘戶;右部匈奴居祁縣,有六千餘戶;南部匈奴居蒲子縣,有三千餘落;中部匈奴居太陵縣,亦有六千餘戶;左部匈奴位於茲氏縣,有萬餘戶。

不過仍由南匈奴貴族擔任部帥進行管理,但卻在每部派遣漢人擔任司馬進行監督。

有趣的是,如果把歷史上六鎮鮮卑分佈地址來看,可以發現此五部匈奴的駐地與六鎮鮮卑極其接近。並且皆是位處要衝、控制關塞之所

如今,隨著二三十年過去了,五部匈奴日漸強盛,戶有四萬餘眾,口有二十餘萬人,可勝兵三萬——四萬,如此一支龐大的戍邊部隊。在大漢進攻河東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受曹魏將領的指揮,向西抵禦蜀漢大軍。

諸葛亮東征河東,不能攻克,便是有南匈奴的身影。他們出色的弓馬,多次抵禦蜀漢的軍中的羌胡騎兵。

不過的話,隨著南匈奴強盛,他們也不安分,在他們附近作戰,他們還願意出兵,一旦涉及到了遠征,他們便不願意出兵,而曹魏也拿他們沒辦法。

總體上來說,南匈奴與曹魏的關係十分緊密,如果大漢真要攻略河東,還需緩緩圖之。正如姜維所言,需先斬斷南匈奴這支羽翼,大漢將便於進取河東。

對於這股力量,劉禪也自然知曉,問道:“不知伯約可有何策,能以聯合胡部?”

姜維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南匈奴王室傾衰,休屠胡人左賢王劉豹妄稱王室之後,其領左部萬餘戶,實力膨脹。自逆魏喪土敗師,兵鋒燒至河東,其多有不安,常自以有大兵,常有不馴之事。臣以為其必有不安之心,欲南匈奴五部為王。”

“而右賢王去卑為南匈奴王室正統,監督五部匈奴,然力有所不及,加之其老邁,難以勒制劉豹所為。臣以為我軍當可聯合左賢王劉豹或右賢王去卑其中一支,加以扶持,使其脫離逆魏,誘其反叛,斷逆魏羽翼,使其幷州內亂,遂可讓我軍兵入河東,謀取三晉之地。”

對於劉豹大家或許不知,但說起其子劉淵知者眾多。劉淵滅晉,建立起漢朝,自奉大漢正統。

至於去卑的話更有趣,他的兒子劉勐打響了匈奴人反叛的首事。

劉禪把玩著茶盞,沉吟說道:“伯約既有此言,不知有何計策可斷逆魏羽翼?”

姜維挺直腰背,拱手說道:“敢問陛下,可知羯人所部否?”

“略有所知。”

劉禪對於羯人還是知曉一些,後趙君主石勒便是此族出生,為中亞康居人種。早年隨南匈奴入塞,就居住在幷州地界。

“陛下,羯人為匈奴別落,部有大、小酋帥,羯人多事農業而居,或為傭工,或為從商,其多被逆魏豪強士族掠為奴僕,生活貧困。因其非南匈奴本部,南匈奴王侯視其為卑賤。”

姜維將心中思慮許久的想法,認真地說了出來。

“故臣以為我軍可先和羯人,誘其反叛,出兵幷州以為接應。且襲擾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