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一章 方向,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蜀漢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士卒、糧草投送戰線問題,別看大漢攻略下來隴涼、關中、南陽等地,但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飽經戰亂之地,全部合起來還沒益州百姓多呢。
因此在之前討論爭奪河東還是南陽上,內部就產生過不一樣的意見。最終在嘗試攻略河東失敗後,大漢改變戰略方針,決定走漢水就近補給益州糧草,來攻略南陽,開啟關中東出的路線。
攻略下南陽後,也確實開啟了進入中原腹地的通道。但也暴露出新的問題,那就是南陽與大漢的聯絡頗是脆弱,南有東吳,北有曹魏。而且南陽經歷了常年戰亂,戶籍百姓亦是不多,若想從南陽向中原用兵,不管是兵力和糧草都是不足。
想要用益州的糧草補給至南陽也不是不行,但巴蜀至漢中也需要翻越數百里的蜀道。從漢中至南陽的漢水水路,也頗是崎區,於運輸而言並不便利。大漢從上庸襲擊南陽,也是逼於無奈之下,所做的舉動。
要知道歷史上,蔣琬想走上庸北伐,就被眾人以路險而水急,行軍不便給否決了。
因此大漢必須想辦法把巴蜀內部的資源東輸,或是尋找另外一個富裕之地,來保障北伐資源的供給。
魯芝沉吟少許,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實如臣當初所言,南略荊北,屆時兵鋒可逼中原腹部。今我軍佔有荊北,豫州、洛陽皆富庶之所,我軍不如向中原用兵,損魏而補我。若有僥倖,可一戰滅國也。”
廖立搖了搖頭,說道:“魯荊州所言有差,曹叡雖死,但南陽之役,魏人並無折損多少。且司馬懿東征公孫氏,得民數十萬,逆魏北境鮮卑、遼東大害已消,可調幽燕河北大軍南下,與我軍爭奪中原。”
“屆時陷入鏖戰,我大漢軍糧必然不濟,臣以為不如向南用兵,攻略荊楚,剪除孫權羽翼。及克荊楚,可全心北上,與魏人爭奪中原,彼時糧草後顧已消也。”
魯芝微微皺眉,說道:“廖侍中所言恕在下不能認同,逆魏幼主登基,人心浮動,今若能一戰克中原,則天下傳檄可定,又何必執念於南部荊楚。且吳軍水師精銳,我大漢非一時能下也。”
說著,魯芝向劉禪拱手,說道:“陛下,江陵城堅,朱然堅守六月,令逆魏不得克。江陵不克,如何能取荊楚。若順大江南下,當受阻於夷陵也。望陛下三思!”
劉禪輕咳嗽一聲,說道:“魯卿所言,不無道理,但朕卻以為今當南下,取東吳荊南長沙、武陵、零陵等荊州郡縣。”
頓了頓,劉禪緩緩說道:“曹叡雖亡,但曹爽、司馬懿仍在。其中原精銳未喪,又臨近中原作戰,其糧草、器械當無所缺。而大漢當時不然,需千里迢迢,遠赴異域征戰,往來糧草、徭役當繁也。今之取荊南,當使秦涼、巴蜀、荊楚三者合為一體,便可與魏久持而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