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五章 興復,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月,洛陽。
隨著上朝的時間到,曹魏眾臣手持笏板,冒著寒風,魚貫入殿。
曹爽腆著大肚,腰佩長劍,司馬懿及眾人需要在殿外卸下佩劍,亦要脫鞋,而曹爽卻能將鞋子步入殿中,行走間頗是威風。此待遇便是劍履上殿。
至於入朝不趨,乃是眾臣見陛下必須小步慢跑,步子邁得太大,或步幅太慢,都被視為大不敬的舉動,要遭到言官的彈劾。而入朝不趨者,當可緩緩走路,不用小步慢跑。
贊拜不名之禮則是上朝議政時,因官員數量眾多,皇帝不可能將每個人記清楚,因此在臣子奏對時,會有贊禮官向皇帝通報其官職及姓名。而能有贊拜不名之人,贊禮官不可直呼其名,只能尊稱其官職。
上一個有如此的待遇的權臣還是曹操,曹操往上便是董卓。至於諸葛亮的話,並無這些權利,連當初劉禪賜予的九錫中的四錫也都藏了起來,除了外出征戰,為立軍威之時,方才祭出。
至於為啥給曹爽如此高的恩寵,便是為了提高曹爽威望。相比於司馬懿,曹爽在曹魏中的威望是真不高,能成為託孤大臣首輔還真要靠孫資、劉放二人。
當然曹爽對這些也是頗有知曉,而且在面對如今舊主初喪,幼主登基,首都北遷的困難局勢上,曹爽是真感覺到壓力山大。因此他待人理事頗是恭順、謙遜,政務及軍事上的問題,全部詢問司馬懿的意見後,方才決斷。
及眾臣行禮完畢,郭太后於上臨朝聽政,幼主曹芳一臉稚嫩,好奇看著階下眾臣。
“安靜!”雍容華貴的郭太后,披著麻巾,低聲呵斥道。
生性好動的曹芳乖乖地坐在榻上,不敢亂動,看著大肚子的曹爽在殿上說話。
曹爽起身,緩步出位,拱手說道:“啟稟陛下、皇太后,臣爽與諸大臣商議許久之後,命善曆法者擇日,定於三月十二日時,我等及朝廷府官暫臨北都鄴城理政。待洛陽安寧,並無外患之後,則是在回中都洛陽理政。”
曹魏對外遷都的藉口,乃是暫臨北都鄴城理政,咱們洛陽還是首都沒有變化。
郭太后點了點頭,說道:“哀家不過一介婦人,軍國大事還多由大將軍及太尉處理。”
曹爽成為託孤大臣之後,便受封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加侍中,封武安侯,食邑萬二千戶。和司馬懿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司馬懿由大將軍改為太尉,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至於出力頗大的孫資、劉放二人,增食邑三百,皆共千戶。並封二人一子為亭侯,次子騎都尉,餘子皆郎中。
為了安撫豫州刺史田豫,讓他安心在前線禦敵,也給他加食邑三百戶,合計六百戶。
可以說是各級官吏皆有封賞,不過有趣的事,連司馬懿八歲的兒子司馬駿也是受封了散騎常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散騎常侍者,與侍中共平尚書奏事,雖是閒職,但卻為皇帝侍從,多為高才英儒擔任。
可見曹魏花費心思給大臣賞賜,安撫他們的人心,用利益誘惑他們不要做出背叛大魏的事。因為這些東西只有曹魏能給他們,蜀漢完全給不了。
畢竟若是放到蜀漢上,一個八歲的小孩再怎麼天才,劉禪也不好傻到給他封為散騎常侍。若有人提議給諸葛亮的12歲的小兒子諸葛瞻封散騎常侍或侍郎,不用劉禪說話,諸葛亮就站出來否決了。
說完後,郭太后捏著手中的巾帛,思量了許久,問道:“只是我等北臨鄴城,先帝安葬之所當為何地?且先帝諡號、廟號未定,不知大將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