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攻城,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聲驟然響起,樂綝率領數百魏軍精騎從武關城門中衝殺出來,襲殺正欲攀登城牆的漢軍士卒。

先是一輪箭雨,射得這些陣型混亂的軍士慘叫連連,隨後魏騎突入,刀劍連砍,少有徵戰經驗的戈人士卒被殺得哭爹喊娘。城牆上的戈人將士瞬間慌了神,不是爬下雲梯,就是在亂戰中被殺。

笑容滿面的劉禪氣得臉都青了,沒想到樂綝居然還留有一手。若是城牆上的是大漢精銳的白甲、赤甲、虎步士卒,豈能會如此。

困境之下,至少會抱團固守,等到大漢後續援軍抵達。不過精銳的白甲、赤甲、虎步三軍甚是寶貴,不管是劉禪還是諸葛亮都使用得小心謹慎。

戈人軍士關鍵時刻還是差了一口氣,不管性情如何兇悍,但他們生性散漫,入軍訓練不久的缺點,就註定了他們將會在重要時刻拉垮。

不等劉禪吩咐,來自西北的胡騎見狀擁了上去,尋上魏騎廝殺在一起。

狹窄山間的地形對雙方都極為不利,但總體而言,戰場局勢似乎對魏騎更加不利。

魏騎根本來自中原漢人與東北烏桓人,他們擅長的是馬戰搏殺,即以相對嚴整的陣型和良好的裝備,輔以合適的戰術,衝擊敵軍軍陣,起於衛青、霍去病擊匈奴的中原騎兵戰法,對個人的騎術要求並不高。特別是在大漢推廣馬具之後,魏國方面也迅速跟上,如此情況下,騎軍的組建更加便捷,因衝擊戰術對軍隊的紀律和配合要求較高些。

相比於魏軍擅長突騎,而漢軍的騎兵風格較為雜糅,漢騎成員有羌人、漢人、胡人。這些來自不同民族的兵源,讓大漢騎兵風格更加豐富多彩,便於佈陣。

來自鮮卑、匈奴的胡人騎兵是典型遊騎兵的代表,他們具有極強的機動力,作戰以包抄為主,善使弓箭,用精熟的騎射來殺傷敵人,故而鮮卑、匈奴的肉搏能力很差。

而羌人則是最強悍的突擊騎兵,潼關之戰時,以東北烏桓民族為基礎的曹操麾下的騎兵,根本不敢與馬超統帥的羌騎爭鋒。同時因居住隴西高原,他們更擅長山地作戰。

故而大漢的青甲重騎兵源多是羌人,而輕騎則是來自涼州胡人,中騎是精銳的漢人騎兵。

胡騎作為輕騎,又是加入大漢軍隊序列不久,裝備較差,差的部分在於甲胃與武器上,大多數的胡騎根本不敢與魏騎爭鋒,而是掏出看家本領——騎射。

加之武關地形破碎狹窄,此次騎兵作戰極其考驗人馬結合的能力。

初次交鋒,漢軍的胡人騎卒躲避魏騎的衝擊,在山坡與平地間上下賓士,且馳且射,以小股遊斗的戰術,打得魏軍騎卒苦不堪言,根本沒法結成陣型。

率領突擊的樂綝見自己部下騎兵很多人的甲胃上插著了箭失,暗罵了一句,不敢久戰,揮舞令旗,命令騎卒撤回城內。

“鐺鐺~”的擊鉦聲響起,魏騎如釋重負,紛紛向樂綝的大旗靠攏,往後退去。

而樂綝自己卻率更加精銳的數十騎親自殿後與漢軍廝殺,防止漢軍趁勢入城。

“樂綝如此囂張,居然親自殿後。”山坡之上,身披甲胃的元宏看著正在陣中左衝右突的樂綝,怒道:“陛下,臣請率騎卒圍殺此賊將。”

劉禪眯著眼睛,說道:“樂進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號為魏人五子將。今觀之,其子樂綝頗有其父樂進之風。”

“樂綝背有武關,城牆弓弩以待,不可輕追。令攻城士卒撤軍,讓後續部隊接應。”劉禪指點說道。

“諾!”

“陛下,明日派遣何部繼續進攻?”廖立問道。

劉禪甩了甩馬鞭,說道:“不急,我觀樂綝有勇有謀,不可輕視,有其把守武關,短時難下。吩咐諸軍休整三日,催促投石車速成。”

“諾!”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