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歸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他更擔憂的是之後兩國協同北伐。東吳戰敗淮南,加之折損四萬餘眾大軍。基本就意味著東吳在未來的天下征戰中率先出局了,東吳日後主要是防守邊境線為主,而大漢將要率軍東出,獨自與擁有中原的曹魏作戰。

對於這點不僅是諸葛亮看出來,霍弋也看了出來,感慨說道:“吳國經此大敗,將無力北上,而魏人將可從容佈置大軍精兵於潼關、大河固守。弋以為此戰之後,我軍將更難攻破河東。”

曹魏統治的精華在河南、河北地區,此二地人口眾多,在河東固守的話,來自的中原糧草容易供給西線。幽州、幷州二地,人口雖是不多,但是此二州卻多出驍勇之士,河北的弓弩亦是天下聞名,利於作戰。

東吳戰鬥力雖是不強,但對於這個戰事而言,還是替蜀漢分擔了許多的壓力。數年內,東吳不能再北伐的話,隨即而來的是大漢將要獨自面臨曹魏的壓力,很是艱難。

諸葛亮輕咳幾聲,打氣說道:“東吳雖敗,但實力仍在。魏人不敢放鬆,邊境無十萬士卒駐守亦是難安。於我大漢而言,仍是助力。況且我大漢已非昔日一州之國,而是地跨三州,甲士二十萬,士卒驍勇,令魏人畏戰不敢輕出,有何可憂?”

“上丞相所言有理。”姜維應和說道。

潘浚思慮再三,蹙眉問道:“上丞相,如今皇后駕崩,東南戰事不利,逆魏援軍在路上馳援。浚以為不如撤軍,待國喪結束,商議軍計定策之後,再行率軍東討逆魏。”

“哦?”諸葛亮聞言,微微一笑說道:“承明為何改言乎?”

潘浚露出一絲苦笑,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吳人不敗,我軍還有希望。今吳人大敗,我國又值國喪,我軍進退兩難,故不如撤之再議。”

諸葛亮捋著鬍鬚,說道:“如今于軍觀之戰無良機,於國而言國有大喪,於局勢論之吳人大敗。故我軍撤軍,亮亦是有所思。就是不知諸將軍以為如何?”

“上丞相,如今東吳元氣大傷,我軍此時撤軍,恐逆魏將會將兵鋒轉向東吳,其固守將更難也,若有不慎,其或有傾覆之危。”姜維說道。

諸葛亮望著牆上的輿圖,撫須說道:“伯約應不知吳事,吳國折損四萬餘眾,其雖元氣大傷,但根本議之,吳人還未傷及根本。我軍若撤,吳國亦會無事。”

楊儀聞言,小心謹慎地確認道:“上丞相可是真欲撤軍?”

諸葛亮嘆了口氣,說道:“吳人大敗,我軍僵持無果,皇后駕崩,此非用兵之法,應當撤軍。至於大軍渡河及歸國安排的話,再行商議。”

“諾!”眾人應道。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