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九章 良機?,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月冷星稀,籠罩在大地上。

漢軍營門頗是嘈雜,大量軍士簇擁在一團。劉敏、鄧艾率先到達現場,命令士卒清理營門,驅散看熱鬧的眾人,嚴肅軍紀,嚴守營壘。

許久之後,現場清理完畢,王平這才披著甲胃,姍姍來遲。

劉敏見王平前來,趕快迎了上去,說道:“啟稟衛將軍,梅敷率親信三百餘人棄軍,殺害守門將士,棄軍南逃吳人去了。將士之中或有言斬殺柤中蠻,以為報仇;亦或有言,柤中蠻不可信,不如坑之。將士言語多有恐嚇柤中蠻兵,令柤中蠻兵頗是惶恐,望將軍早日定奪。”

王平雙手下壓,示意不用著急,說道:“柤中蠻兵,我剛剛已經前去安撫過了。梅敷所為不過是個人行事而已,與其他蠻兵有何關係。今若賨人叛漢歸吳,豈不是亦要將本將一併處死。”

要知道歷史上許多的叛亂就是領導者後知後覺未及時作出政策,讓受牽連無辜者心慌,從而在有心人的挑撥下發生叛亂。

如王允誅殺董卓後,遲遲未對董卓手下的涼州兵作出赦免,讓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恐慌,在賈詡的建議下,再次起兵反叛東漢,攻陷長安。

因此作為久經沙場的宿將,王平在軍中發生此事後,他第一反應便是安撫梅敷麾下的將士,以免發生叛亂。在鄧艾、劉敏清理營門之時,他便隻身進入柤中蠻兵營地,與蠻兵將校親切交談,讓他們不必恐慌。

並以自己賨人出身為桉例,講述大漢待蠻夷百姓的恩惠,讓他們安心從軍。日後他們直接隸屬於中軍聽命,不再受其他將領調遣。

如此一系列操作之後,王平徹底安撫了柤中蠻兵,這才前往現場與鄧艾、劉敏等人會面。

劉敏面露敬佩,拱手讚道:“衛將軍謹重周密至此,敏實屬敬之。不知軍中非議柤中蠻兵者當如何處置?”

王平摸著冰冷的劍鞘,問道:“挑撥軍中關係,搬弄是非,當如何處置?”

劉敏沉吟少許,答道:“啟稟將軍,奸舌利嘴,鬥是攢非,攢怨吏士,令其不協,此謂謗軍。如是者斬之。”

“好!”王平微微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按此條處決非議柤中蠻兵者,將其首級巡視營寨,以威諸軍。”

劉敏神色一凜,拱手說道:“諾!”

聽著二人交談的蒲忠倒吸了一口涼氣,心中直呼王平治軍也太嚴格了,如此小事,便動者斬殺。這也難怪為何漢軍戰鬥力如此之高,軍紀森嚴至此,恐比秦法也。

蒲忠的看法還有些偏頗,維持大漢軍隊的戰鬥力,不只是森嚴的軍規,還有經濟基礎在。

大漢對於士卒的賞賜,毫不吝嗇。漢軍士卒家家戶戶皆有田畝,凡立功者大漢賞以蜀錦、耕牛、錢糧等物品,足以支撐他們過上體面的日子。

而且大漢對待文武的待遇也十分苛刻,如封侯而言,大漢是非軍功者不可封侯。諸葛亮早期貴為丞相,但也不過是一鄉侯而已。直到諸葛亮帶領漢軍開疆拓土,這才得以封上縣侯。

因此大漢高階文臣最多不過亭侯,而且有時候還是劉禪憐憫其功績,追封他們為亭侯,傳於他的子嗣。來看武將的話,從魏延、王平二人受封縣侯,便能看出端倪了。

正是因為大漢重武而輕吏,國內士族、豪強子弟能從軍者都希望從軍,不能從軍者退而求此次進文吏,入郡縣任官。

如此重重政策這才保證了大漢軍隊戰鬥力,要讓馬兒吃草,才能馬兒跑。

畢竟不看國家榮譽精神層面,就從物質角度來說,我給你月薪三千,你用命給我打仗,你上戰場能不逃跑,都算是對得起我了。

鄧艾顧不上這些,上前問道:“衛將軍,今梅敷潛逃入吳。恐吳人知曉我軍佈置,還請將軍早做調整。”

王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