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偷家,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禪率軍攻破江北猇亭,還需追朔到陸遜領精銳北擊王平說起。
之前說過夷陵之東江北有虎牙山,江南有荊門山,猇亭與虎牙山位置幾乎重合。因此吳軍大軍固守虎牙、猇亭一帶,以來呼應夷陵城,阻擋劉禪大軍東出。
自從劉禪察覺到吳軍近期很可能發起作戰,從而瓦解大漢的攻勢。便派遣大量斥候從虎牙山北面的龍泉邑一帶,翻山越嶺抵達猇亭大營的北面,盯著陸遜是否有出兵跡象。
而虎牙山以北,樹林茂盛,山嶺眾多,為大巴山的餘脈,其間並無人煙生存,且道路崎區,難以通行。是故為保證劉禪大軍與王平所部的資訊聯通順暢,斥候不得不逆臨沮水,透過臨沮縣(今安遠縣)前往當陽,兩軍資訊這才得以互相傳遞。
不過由於臨沮過於遙遠,兩軍資訊差過久。於是劉禪圍困夷陵城其間,並命人探查小道,以為減少兩軍傳遞訊息的時間。
經斥候探查發現,虎牙山西面有以柏臨水,逆其北上有一龍泉邑,龍泉邑因戰亂頻繁,早無人煙居住。而其向東有一小道,其雖難行,卻可透過虎牙山,抵達漢江平原上。
因此漢軍的斥候廣泛佈置於此,探查猇亭大營是否有向北用兵的跡象。果不其然,陸遜為開啟局面,率大軍精銳向北用兵。陸遜出兵的訊息被大漢斥候所察覺,此則訊息迅速送到劉禪手上。
劉禪知曉之後,迅速召集大將商議軍事,準備趁著陸遜北攻王平之際,整頓軍士圍攻猇亭大營,或進而配合王平擊敗陸遜,或南渡長江進取夷道。
其間傅肜認為可以使用水軍突破荊門、虎牙防線,配合正面之敵側擊猇亭吳營,從猇亭後方進攻吳營。
此策一經提出,便被水軍統帥霍弋否決,他認為虎牙山一帶巨石暗礁遍佈,長江經此,水流湍急,航道險峻。往來多有航船遇難於此,上下行船由此經過皆望灘生畏,以至於行船之人常避灘斜至荊門山江南岸行駛,如今陸遜雖走,但水師主力仍在。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黃權再次彰顯出了他的軍事才能,他認為大軍可留下一支軍隊正面進攻猇亭大營,以虛張聲勢。而劉禪可以率大軍主力從龍泉邑附近的山嶺翻越至猇亭大營之北,在正面進攻猇亭之時,主力南下,佔據猇亭山勢的高處,居高臨下,以北對南。
猇亭之所,在虎牙山以東,此地乃是長江出三峽後的第一塊沖積平原,其東西窄,南北寬,乃是一狹長之原。
猇亭西有虎牙大山,東有丘陵遍佈,過丘陵乃是江漢平原。而其南部臨近長江,北部亦是丘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也就是說黃權建議大漢從北繞過虎牙大山,在率軍南向透過北面的丘陵地帶,佔據猇亭大營的北部山勢。到時候漢軍佔據北面的山勢,而吳軍紮營在猇亭平原上,其佈置皆入大漢視線當中。
此亦乃兵法之語: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又云:凡軍好高而惡下。
屆時吳軍猇亭大營所設之營,從抵禦大漢東出的堅固營壘。從而變成前有高山,後有大河之地,全中兵家大忌。而大漢則是扭轉不利的局面,以地利對吳。
沒錯!黃權此策與當初漢中之戰時,他為老劉提議翻越大巴山,繞過陽平關的絕妙之策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老劉在漢江南岸,佔據定軍山,而劉禪率大軍在長江北岸,佔北部丘陵。
劉禪聞言果斷採納黃權之策,委任吳班、霍弋統率大軍留守夷陵,羊攻夷陵,東擊猇亭,讓吳人不知劉禪大軍動向。
是夜劉禪率二萬大軍向北進軍,逆柏臨水北上,透過龍泉邑山道,翻越虎牙大山。此二萬大軍皆是大漢軍中精銳,且都是巴蜀老卒,他們擅長山地作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