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章 野戰,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側擊王平。今王平出兵乃是託大,宜當速擊。傳令朱然加速行軍,待兩軍戰時,讓其側擊王平所部。”

“諾!”

漢軍在江漢平原上迤邐前行,行了約莫半個時辰。王平駐馬南眺,抬頭看天色,發覺晨陽被濃霧遮蔽,但夏日的氣溫當高,此時的氣候令人頗是悶熱。

前處人喧馬嘶,幾名漢騎飛馳趕回,將前方軍報也傳於王平手上。

“報!衛將軍,我軍斥候於前方十里處發現敵軍。吳軍騎卒上前驅趕,我軍與其短暫接戰,各有死傷,然吳騎卒眾多,我軍不敢上前近探。”

斥候就如同將帥的眼睛一樣,任何優秀將帥的決定基本都是依據其手上的情報所作出的。一旦受限於視野、資訊傳遞的限制,再怎麼傑出的將帥,也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就如同陸遜有了梅敷的情報,發現王平所部的虛弱,勇於發精銳北上,欲破王平。

也因此雙方將帥的出招,有時就是根據限制對方的資訊傳遞、情報探查來出招的。如今陸遜擁有人數多過大漢的騎卒,以他的軍事才略,必然會對大漢的情報探查作出限制。

陸遜做出動作,大漢又豈能不會做出回應。要知道論單騎作戰能力,居西北的漢騎總體上是強過生活在東吳地區的吳騎。

王平微微頷首,說道:“加派人手繼續再探。傳令諸部按照陣圖設鉤行陣,以對陸遜。今必生擒陸遜,以敗吳人,為陛下蕩平荊南。”

“諾!”

陸遜想借著情報優勢,趁機北上擊敗王平。作為名將的王平又何曾不想擊敗陸遜,況且他手上也並非沒有反制手段。且漢軍長於野戰,今若面對吳軍的迎戰,自己還不敢與吳軍大戰勝負那豈不是可笑。

與此同時,漢軍斥候騎兵於丘陵上立馬,遠往南方,只見遼闊的平原上無數旗幟高舉如林,彷彿青色浪潮般拍岸而來。

東漢自承火德,軍服尚紅。大漢繼承東漢以紅為尊,曹魏自獻帝禪讓稱帝,按照五行相生理論,魏屬土德,尚黃色,因而曹丕立年號為“黃初”。

而孫權受大漢中分天下之禮,自承東漢,然正統有大漢,其為彰顯與魏勢不兩立的念頭,就採用五行相剋的木克土,改五德為木德,尚青。既三國漢尚紅,魏尚黃,吳尚青。

“吳人出動了!

”一名騎兵高喊道。

在漢軍的視線中,身著青衣戎服計程車卒排成一列列一排排,向前行而來。龐大的軍陣連線天地之間,漫山遍野,丘陵、平原皆是吳軍身影。在軍陣的兩側,數以千計的精銳騎卒騎乘著戰馬,身披蜀錦製作的戎服以及堅固的甲胃,徐徐向前。

王平拽著韁繩,立足於高處,吩咐道:“吳軍騎卒雖眾,但卻不如我大漢騎卒精銳,故兩軍戰時,兩側輕騎上前擋住吳騎攻殺,重騎壓後隨時出戰。”

頓了頓,王平再次強調說道:“切記要讓向煜攔住吳人騎卒,不可過我軍陣線之後。”

“諾!”

隨著中軍旗幟揮舞,大漢的軍陣開始了變化。若從天空俯視大地,平原上的漢軍軍士一線排開,不過左翼的步卒較多些,右翼士卒較少。

不僅於此,大漢的騎卒並未平均擺列在兩翼,而是將重騎兵也放在左翼,輕騎兵左右平均分佈。如此軍陣佈置當真不負鉤行陣之名。

……

王平少習步戰,後隨趙雲學騎。統軍作戰二十年,縱橫數千裡,大規模軍陣與曹魏不知廝殺過幾回,或許在兵略上不如陸遜。但要論步騎之法,佈陣之精,陸遜還真不夠他打。

梅敷的叛逃給了陸遜北上征討自己的信心,但亦給了自己大破吳軍的機會。他與鄧艾熬夜苦思冥想,佈置前後,終於決定南下於平原之上,擺下鉤行之陣。

鉤行之陣,出自孫臏十陣當中,諸葛亮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