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章 身死,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反應過來的孫權,神色驚慌,大聲喊道:“速命中軍及南營將士率軍支援西營,務必擊退漢軍夜襲。”
“諾!”
孫權的幻想很美好,但情況卻不如他所想的一樣。
在眾人的注意力被西營的紀信吸引過去之時,南營更大的攻勢席捲而來。
鄧艾以李騫率領二千精銳步卒手持勁弩當前,突入營內,見人便射,卒銳不可當。在睡夢中還未來得及披甲的吳軍士卒見之大亂,紛紛躲避漢軍弓弩。
南營守將奮威將軍,張昭之子張承,才剛剛從睡眠中驚醒,披著甲胃,頭髮四散,光著腳在營內來回奔走,勒令麾下士卒集合,但效果甚微。
身旁的部曲拉著張承,勸道:“將軍,今漢軍夜襲擊,勢不可當,營內將士混亂不已,難以阻止。我等不如暫且避讓鋒芒,於後整軍再戰。”
話音剛落,他們的周圍的弓弩聲不斷逼近,大量的弓臂和弓弦同時震動的聲響傳入他們的耳內,令人身體發軟。
每次弓弦之聲響起,緊接著是箭失穿越空氣的尖嘯聲,再而就是他們將士的中箭的慘叫聲。
強攻勁弩面對甲胃不齊,又無盾牌遮擋的吳軍士卒,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他們造成了大量的恐慌及殺傷!
這意味著什麼?
作為從戎多年的他,怎麼還不明白。這意味著漢軍佇列整齊,士卒精銳,雖是夜間廝殺,但仍能分辨敵我。而且在破空聲中,他還聽出了弩機扳動的卡察聲響,漢軍不僅有弓手,還有與之搭配的連弩。
“將軍,漢軍逼近,我等該如何是好?”那部曲問道。
張承遲疑了一下。
如今西、南二營皆被漢軍突襲入寨,局勢可謂是惡劣。今自己若是後撤,漢軍就可長驅直入中軍。陛下又在中軍,屆時漢軍殺至跟前,自己必定會受責罰。既然如此,當奮力一搏,拖住漢軍,等待其他所部士卒反應過來,自然能夠逼退漢軍。
張承帶上頭盔,拔出長劍,沉聲道:“某不敢言勇,但亦有報國之心。諸位,隨某上!”
張承與其父張昭不同,他早些年出任文吏,但為人勇壯剛毅,曾率軍討平山越,得精兵一萬五千人。又任濡須都督、被封為都鄉侯,領部曲五千人。曾多次北伐,在東吳軍中頗有聲望。
“諾!”
張承南營有其部曲五千人,但在周圍的他不過五、六百人。他們數量雖然不多,卻是跟隨張承南征北戰多年的老卒,戰鬥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可比精銳士卒。
觀察了營寨內的火光及聲響情況,張承發現漢軍前部的人數應該不多,大部分還未深入,甚至有些還在吳軍營寨外圍。
故而,張承領著這些精銳部曲,準備率先擊潰漢軍前部,先聲奪人。只要能打退他們的進攻,敗其精銳,然後在原地高樹旗幟,就能集結營內計程車卒,以為堅守之用。進而能在後續吳軍計程車卒的支援下,逼退漢軍。
雖然身後的老卒,或披甲胃,或赤膊光腳,或僅持武器。但張承也顧不上這麼多了,若配齊裝備,估計漢軍已經湧入了營內,需要穩住陣腳也沒機會了。
夜幕中,張承等人快步奔走,距離漢軍前部五十步之時。張承呼喝高喊,大步向前,麾下持盾計程車卒在前,形成盾牆呼喝前行。
李騫哈哈一笑,吩咐士卒把弓弩揹負道到身後,轉而雙手握持長刀、利斧等雙手武器,獰笑著迎了上來。
張承透過盾牆的縫隙見沒有持盾對沖,心中不由一喜。他憑藉部曲的精銳,盾牆戰術的出色,數次立有戰功。且平定山越之時,便是使用此法。
眨眼睛,兩軍便對撞在一起。李騫身先士卒,施加身體及衝擊力給持盾吳軍身上,然後後撤一步,雙刀持劍敲打盾牌兩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