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設障,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巴地有大量的百姓靠長江生活。如生活在江州沿岸的巴人們,江州(重慶)周圍有嘉陵江、涪江、渠江、綦江等江水,它們與益州各城相連。

加上巴地以鹽池立業,生長在江邊的巴人借水路把鹽賣到荊南、蜀中、漢中等地,因此高差懸殊,縱橫密佈的河流鍛鍊了他們極強的水性,也磨鍊出高超的造船和駕船技術。

如甘寧年少之時,糾結少年人為賊,憑藉錦帆劫掠,其劫掠之物也大概是蜀錦與鹽巴此二貴重物品。入黃祖帳下,後投孫權麾下,皆有重用,可見甘寧水性之出色。當然他的騎戰能力,亦是不弱。

因此大漢如果能有船隻的話,憑藉著生活在長江沿岸的百姓,可以快速地組建成一支出色的水師。

聞言,孫權本就不悅的心情,更加煩躁,盯著諸葛恪,壓著怒火問道:“也就是說魏延已隔斷漢水,我軍必須舍船才能歸國?”

上次安豐之戰,東吳的戰艦就被魏軍繳獲數百艘,頗是肉疼,此次若再被魏延阻擋水道,所折損的戰艦可不會比安豐之戰少。

諸葛恪也不慌忙,冷靜說道:“啟稟陛下,魏延雖在前方漢水狹窄之處設樹立木障、浮橋,不過臣已備好方略,可破魏延所謀。”

聽著諸葛恪這麼說,孫權緊皺的眉目這才放鬆下來,溫和地說道:“元遜有何計策,可破魏延木障?”

諸葛恪腆著肚子,從旁人手上接過令旗,憑空飛舞。早已安排完畢計程車卒看見訊號,吹響號角聲,驚起四周棲息的鷗鷺。

未過多久,蘆葦蕩一陣搖動,從內駛出了十幾個大竹筏,只見每個竹筏方有數十步之大,竹筏上士卒聳立,紋絲不動,被甲執杖,頗是威風。

孫權滿是不解,問道:“此為何意?”

諸葛恪指著漂流在江水上的木筏,自信滿滿地說道:“回陛下,魏延作浮橋、木塞橫絕江道,臣作竹筏上立草人甲士,又作火炬,前藏火油、硫磺,放在船前,順江而下。屆時兩者相撞,大火燃起,浮橋可毀,可帶木塞,我軍舟舸可順水而下。”

歷代水戰之中,欲阻舟舸入水,精通兵法者,常設木塞、浮橋,以為障礙。如歷史上西晉王浚滅吳時,建平太守吾彥上疏國家無果之後,於是製造鐵鎖鏈,橫鎖長江斷絕水路,用以阻止西晉戰船東進,下布鐵錐,以為暗礁,欲有以船觸礁之效。

鐵鎖、鐵錐不過是木塞、浮橋的升級版而已,其目的是相同的。只不過因時間長短,周圍物料所限制,魏延只得採用木塞、浮橋。

那麼其反制的手段,正是諸葛恪、王浚的方法一樣,利用火焰燒燬鐵錐或浮橋,利用竹筏帶走鐵錐、木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水戰與步戰有些許不同,水戰者本身就是利用船隻工具作戰,因此圍繞著船隻工具下手,便能有奇效出現。

當然亦有相同之處,南郡之戰周瑜派遣甘寧襲擊夷陵,曹仁前去救援,周瑜在道路上佈置障礙,回軍的路上曹軍不得已放棄數百匹戰馬,被吳軍空得。

由此可見,善用兵法者,常能舉一反三,而不是侷限於此。

孫權這才放心下來,拍著船牆,笑道:“元遜謀劃精彩,有大將之略。今敗於蜀人之手,又有何妨?其不過識得水戰皮毛而已,其若入水攻我,必再遭夷陵之敗。且雖亡張承,但朕喜得元遜也。”

諸葛恪在軍事上的表現,卻是讓孫權頗是歡喜。四大都督之中前三位周瑜、魯肅、呂蒙皆是淮泗之人,可到後面江淮人才凋零,只得推出江東士族的陸遜作為都督。

加之安豐、襄陽兵敗,江淮將領折損嚴重,江東士族保守派抬頭,若非此次陸遜主動希望佔據襄樊,要不然孫權也難以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