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 先後,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禪把玩著杯盞,說道:“朕欲先南而後北,先取吳人荊南,再北上與魏爭奪中原。”
“咳咳~”
諸葛亮咳嗽幾聲,問道:“陛下欲先南後北,不知可有緣故?”
劉禪摸著下頜上的短鬚,說道:“曹叡若病逝,今名下唯有八、九歲幼子,其若登基必為幼主權臣之局,而曹氏已無名望宗親,多為外姓大臣。託孤大臣之間,權力相併,各自樹黨。”
“我大漢若舉兵向北,權臣之間必同仇敵愾,協力對我。而我大漢舉兵向南,權臣見局勢安穩,欲掌大權,必相互爭鬥。故曰‘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我軍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東吳,以候逆魏國中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天下也!”
諸葛亮輕搖羽扇半響,說道:“士載以為如何?”
不知何事入帳的鄧艾正在帳門聽著講話,卻不敢入內。當聽到諸葛亮問他,鄧艾向內走了幾步,朝著劉禪及諸葛亮行禮。
鄧艾微微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回上丞相。艾以為當南下伐吳,吳有三州之地,地域遼闊,帶甲二十萬,此若不趁逆魏國中生變之機伐吳,待逆魏朝局穩定,必與吳人聯合進軍,屆時我大漢南北奔波,恐相擋也。”
“我國若是伐魏,與魏爭奪中原,魏急而吳助,屆時吳人大軍亦在北上,我軍兵力二分,豈能東出破敵。且我大漢受吳折辱多次,前有湘水之盟,後有荊州之失,再有夷陵兵敗,此若攻吳當雪我大漢之恥,可揚我大漢之威也。”
鄧艾講話間,不由踱步,闡述自己的思想。
“然我大漢取荊州全境,則可東依江夏,以卻吳人西出之勢。屆時可合上丞相隆中對之言,待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出宛洛,陛下領西北之眾出中原,天下可定也。”
鄧艾的思想簡單,現在打魏國,吳人會相助,如果打吳人,魏國肯定不會幫助。大漢如果能打下荊南四郡,可以依仗江夏郡阻擋吳人西出的趨勢。憑藉荊州的國力,可以單獨出兵中原配合河東戰場作戰。
另外一點就是漢吳之間,大漢多次受辱,如果能一雪前恥,必能振奮國心。
“水師當如何是好?”廖立冷不聲地問道。
鄧艾止步腳步,拱手說道:“若能招降蒲忠,以襄樊水卒為根,輔以逆魏荊州水師,建造戰船。我大漢於益州以江州士卒打造水師,不過二年,水師可有小成。屆時攻吳,揚我大漢之長,避我大漢之短,當能勝也。”
曹魏在荊州地界是有水師的,大漢攻取荊北後,也繳獲大量的船隻。至於江州方面,作為大漢的江州都督府麾下,名下也是有水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大漢對東吳有優勢,那就是共同使用一條長江,相比於魏攻吳,漢攻吳更為簡單。比如當初夷陵之戰,劉備水師雖不如陸遜,但是就能夠憑藉著步戰壓著陸遜打。
鄧艾的話音剛落,侍從在帳外稟告道:“陛下,逆魏有人送信。”
“嗯!”劉禪微微挑眉,問道:“拿來。”
劉禪麻利地拆開書信,看著上面的內容,眉頭微皺。
“何事?”諸葛亮好奇的問道。
劉禪將書信交給諸葛亮,沉聲說道:“曹叡明日於寨外設席,欲請朕赴會,以敘述兩國兵事。”
“嗯?”
所有人也都是一驚,面露不解之色。
諸葛亮看著上面的內容,也是抓著鬍鬚思索,問道:“陛下之意是?”
廖立直接出聲勸道:“陛下不可去也,恐是魏人陰謀。”
劉禪靠著憑几,撐著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