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局勢,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倒不是曹叡不想秘不發喪,而是他根本不敢瞞。其國中有齊王、秦王二個皇子,首先需要確認誰為太子。立完太子後,病重的曹叡還需挑選託孤大臣。再後面需要讓齊王靈前繼位,讓軍中諸將跪拜立下君臣名分。

如果曹叡秘不發喪,讓齊王秘密繼位。短時間內,如何能讓八歲梓童安撫住軍中將士,屆時回軍途中,估計換老大投靠蜀漢者不在少數。

要知道曹魏的統兵權與蜀漢不同,劉禪在登基之初就向諸葛亮強調東漢滅亡的要點,其中之一在於地方太守、刺史掌握兵權乃是大忌。是故諸葛亮在早些年的時候,就向地方下手,將兵權從太守上拆分出來,委任都尉一職,以掌兵權。

如張嶷就是從都尉一職升上來,王平亦擔任過西部都尉。而到州級別設立都督職,掌握州兵權。至於邊疆地區還是以太守掌握兵權為主,除非安穩時才委任都尉。

而曹魏的兵權卻是一直掌握在地方的太守、刺史手上。一旦曹叡處理不當,或交接班不清楚,很容易引發換旗歸漢的一些事件。

畢竟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中央威望下滑,而地方州郡長官掌握兵權,極容易演變成藩鎮割據。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司馬氏當政,發生淮南三叛的核心原因。

是故,當諸葛亮探得此訊息後,立即向身處宜陽的劉禪寫疏,讓其回南陽統率大軍,委任大將鎮守宜陽。並向鎮守襄樊的蒲忠告知此訊息,讓其安心抵禦南邊的東吳。

對於劉禪慘勝司馬懿的戰報,諸葛亮也只是扶須含笑,感嘆下陛下在兵略上成長頗大,在鄧艾、王平的輔左下能夠擊潰司馬懿,有雄才之能。至於其折損的兵馬,諸葛亮也只是簡單的瞟了幾眼,吩咐國內的蔣琬好生撫卹。畢竟對於即將攻克南陽四郡,得民二十萬的大漢,還是能夠忍受。

不過亦有壞訊息,南方的孫權因陸遜被堵在襄樊城下而大怒,調諸葛恪萬人北上,並領四萬士卒逆江而上,準備攻克襄樊。同時任命步騭領麾下部曲及武陵郡兵一萬三千人逆江而上,進攻陳到鎮守的永安城。步騭、孫權、陸遜三軍合計九萬三千人,向蜀漢用兵。

加上諸葛亮病未好全,又處理軍務,病情又復發了,其精力難以統率大軍。兩者結合之下,諸葛亮思前想後,軍中無一人可大用,不得已把身處宜陽的劉禪回軍坐鎮,分擔自己的壓力。

想到這點,諸葛亮的肺腔就有隱隱作痛,曹叡雖病重,但孫權仍在南,南北二十萬大軍的重壓下,還是讓蜀漢有些招架不住。

諸葛亮端起溫熱的藥一口喝下,用巾帕擦了擦溼潤的嘴唇,持筆寫信給蔣琬。

信言:今南陽戰事緊急,孫權起兵十萬攻我,速徵調蜀中兵員五千與江州。令江州都督統兵八千人,匯合陳到所部二千,東出抵禦步騭。

諸葛亮提筆沾溼筆鋒,又寫信於鄧芝。

信言:伯苗為我大漢江州都督,今吳人背盟犯我,為解永安之困,荊北之圍,還需勉之。

頓了頓,諸葛亮為防止劉禪還留念宜陽欲進取洛陽而不願南下,寫了份奏疏。

其言:國家在上,臣亮頓首。亮聞國家大敗司馬懿,威震中土,實有雄略。然孫權起兵十萬犯我,雖曹叡病重,但亦不可不防北疆之事。且國家士卒死傷頗重,亮抱病在身,故臣懇請國家南下,以統大軍,以保南陽不失。

諸葛亮將此三信封好,命騎卒加急送往劉禪、蔣琬、鄧芝三人手上。

《漢紀·光文帝紀》:“建興十六年,中祖破武關入南陽,所至皆克。因吳背盟,中祖率眾攻宜陽,恰司馬懿兵至,眾人言退,中祖不從。後中祖識懿之策,於洛水北大破其兵。斬首過萬,斬樂綝、殷署、呂建三將,威震中土。”

《漢紀·王鄧姜霍傳》:“建興十六年,平左中祖北上,大破司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