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化,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正反饋的階段,傳播牛耕——百姓富裕——編戶齊民——購買鐵器、漆器——朝廷府庫充盈——教化蠻夷百姓。
劉禪起身踱步,沉聲說道:“長期以往,南人如漢人一般耕種、織錦,家有恆產,則人有恆心,屆時南人百姓思安,必不反爾。而積累數載,南人倉廩充實,欲知禮節,衣食足用,則會榮辱,我大漢以詩書教化之,屆時南人子孫與漢人有何異也!”
少數民族漢化一直是古代中原王朝頭疼之事,包括到近代也有多少國家因為民族問題,分崩離析。
對目前劉禪而言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唯有溫水煮青蛙,先讓少數民族有漢人一樣的農耕習慣,生活十餘年,再行教化他們;長期治理下,到下一代或許就會認同大漢。
南匈奴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南附東漢之後,改變生活習慣,拋棄遊牧,然後耕種,到後面頭人都成漢化成精漢分子。
劉禪對南中可是有雄心壯志的,他是希望自己的在世的有朝一日,能夠將南中漢化,設立州,早些讓南中成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馬謖撫須沉吟,說道:“陛下此言可為南中長治久安之策,若我南中諸郡行此政策數十年,南中即便不為蜀地漢鄉,但亦為我大漢長久之地,繳納賦稅,國可以此富饒。”
劉禪微微頷首,說道:“近些年南平叛亂漸少,諸卿回南中之後,可稍微轉變重心,以推廣農耕,吸納蠻夷為先,令其富裕,使蠻夷思安。不過兵事也不能放棄,南蠻崇尚勇武,難以馴服,還需以武力平之。”
在場眾人點頭認同,絲毫沒有異議,畢竟治理郡縣這五年時間裡,不知領著手下士卒殺了多少不願意交稅的蠻夷。
要不然南中源源不斷給大漢供給的那些東西從哪裡來的,還是從蠻夷身上一點點扣下來。
五年時間,除了永昌郡、興古郡等邊緣地段郡縣,蠻夷眾多。其餘郡縣蠻夷基本都被他們殺服了,目前郡內安定許多,也才可以進入劉禪所說的吸納蠻夷,治理階段。
頓了頓,劉禪笑道:“至於下一步,則是教化蠻夷,不過或許諸卿已不在南中任職了。屆時再行討論吧!”
眾人聞言,皆相視而笑,包括先前一心為公的李恢。
劉禪想起一事看向眾人,說道:“諸卿回郡之後,可將蜀地梯田帶回南中。南中山地遍佈,適合梯田耕種,輔以牛耕,南中富裕,指日可待。”
“諾!”眾人應道。
劉禪又將目光落到馬謖身上,沉聲說道:“馬卿回郡之後,儘快打通旄牛道。”
“諾!”馬謖神色一斂,拱手應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