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 戰亡!,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周響起,夜色中一隊隊漢兵隨著一面面漢旗,從黑夜中陸續出現在營外。

一名漢將手持長矛,從中軍營寨湧出,身後緊隨著近千名的羽林右騎。

羽林右騎,原玄甲衛也,從三衛中挑選勇武之士入衛,兵一千五百人,主官羽林右監,由李恢之侄李球擔任。

李球一臉冷笑,看著費耀說道:“費耀,本將在此等候多時也,還不束手投降,棄暗投明,且不失封侯之位。”

費耀仰天大笑,呵斥說道:“代漢者,當塗高也!漢室已亡,何言棄暗投明乎?”

聞言,李球臉色更冷,厲聲喊道:“殺!”

營寨內羽林甲士兇狠地撞在魏軍的盾戈之上,營寨外的漢軍高呼著號子,大步向前,前後夾擊魏軍敢死之士。

原本抱有死志的魏軍精銳也不畏懼,悍不畏死地迎來上去。

營寨外,紛亂的戰況,廝殺的怒吼聲,紛紛傳入劉禪的眼耳之中。

劉禪騎著戰馬,看著戰局,讚揚說道:“今夜,子均安排妥當,費耀入彀也!”

王平落後一個馬頭,謙虛說道:“平不敢貪功,此有賴陛下英武,引魏將歸降洩密。”

傍晚,魏折衝將軍賈嗣遣親信,下山投降,並言今晚費耀率軍夜襲。

是故王平早有防備,命李球、紀信等人帶著軍士埋伏,內外包夾。

劉禪拉扯著馬鞭,說道:“朕常聞子均作戰理政,與人交談苟不言笑,從不越禮,有時可不必如此沉重。”

王平沉默半響,拱手應道:“諾!”

劉禪無奈地笑了笑,王平這性格怕是改不了過來了。自己經常和王平開玩笑,但每次王平都會把話題聊得沉重。

看著交戰的漢魏兩軍,劉禪瞟了眼王平,嘆了口氣,也知曉王平身上的壓力。

王平這些年雖被自己器重,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是巨大的壓力,大漢國內許多人都盯著王平。

特別是這些年,劉禪重用漢化蠻夷,先是提拔王平升任漢中副都督,再以句扶為安康太守,又設有賨人為主的白甲衛。

可以說大漢現在已經形成以王平、句扶、李騫為核心的賨人將領,雖然勢力不大,但也漸漸在大漢軍事中佔有一席之地。

所以王平這些年愈發低調,除公事外幾乎不與他人溝通,加上一年前與張合鏖戰關川河,導致大量白甲衛戰死,與賨人之間的聯絡也斷了。

而此時被前後夾擊的費耀所部,終於被漢軍甲士破陣而入。

費耀左手持刀,右手持槊,渾身鮮血淋漓,帶著敢死之士奮力抵抗。

隨著時間慢慢流逝,費耀身邊計程車卒越來越少,漢軍也開始將他團團包圍。

費耀依著長槊作為支撐,望著四面湧來的漢軍將士,慘淡一笑,低語說道:“大司馬,耀有負將軍重任。耀只能以死謝罪,下生再追隨大司馬,馳騁沙場,縱橫萬里了。”

說完,費耀舉起環手刀,放到脖頸處,輕輕一劃,鮮血噴湧而出。

戰事結束,李球與眾人打掃戰場。

劉禪騎著馬入營,見費耀屍體隨意丟棄,有些不忍,將李球喚來,說道:“孟璞(李球字),費耀雖為敵將,但以身報國,身體不可辱也。將其與五百勇士一起安葬吧!”

“諾!”李球拱手應道。

《漢紀·王鄧姜霍傳》:“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中祖授以《孫子兵法》,因其所識不過十字,故又命董允授之,後平自習史、漢諸紀傳,學有所得,皆得大意。

平治軍理政,遵履法度,言不戲謔,從朝至夕,端坐徹日,嫿無武將之體,然性狹侵疑體,為人自輕,以此為損焉。

克復中原,時諸將招賢,唯平閉門不納,中祖問之,平曰:“人臣奉法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