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五章 甲冑兵刃,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以為可抽調江州匠作赴秦州,協助我等鍛造兵刃及制甲。”
“善,便依伯初所言,調江州匠作赴秦,歸於你帳下聽命!”諸葛亮應聲說道。
自從漢吳達成中分天下的盟約之後,加之給予孫權稱帝禮法,漢吳關係處於蜜月期。
大漢不僅販賣大量的馬匹於東吳,還派人幫助東吳訓練騎卒。而吳國則主動撤去西陲大軍,讓大漢以兩百匹戰馬換張溫一家入蜀,又賣大量糧草給大漢。
甚至漢吳兩國商人往來可以暢通無阻,士卒屯田處雞犬相聞。可以說是,這是漢吳合作以來,最甜蜜、最友好的時候。
眾人閒聊之下,復行百餘步,抵達弩坊。
蒲元拿過一副剛剛製作而成的元戎弩,對眾人擺弄,介紹道:“此弩,還是上丞相根據前人連弩所制而成,此弩有大有小。大元戎弩又為床弩,又稱摧山弩。”
“小弩則是元手上所拿,此連弩,弩弓正反相連,以鐵為矢,矢長八寸,可快速裝填。”
說完,蒲元將連弩交諸葛亮,又給分發眾人其他連弩。
諸葛亮吃力地用腰背發力,張開弩身,裝填一矢,朝著五十步的箭垛,直射過去,正中箭垛。
王平十分好奇,端詳著元戎弩,半響後,不由感慨說道:“上丞相所制元戎弩多巧思,魏之連弩,不過可發四、五弩矢,可丞相卻可改良為可發十弩矢。”
諸葛亮笑了笑,不以為然,說道:“此弩不足為奇,不如腰引弩可於百步破甲,此連弩只不過可射殺無甲,或薄甲士卒。”
蒲元應和說道:“上丞相所言極是,真正銳利之弩,乃是大元戎弩摧山弩,此弩矢如長槍,用絞車張開裝填。”
說著,蒲元走到地上大型床弩身旁,指點說道。
“此亦乃上丞相根據前人連發床弩所制,飛槍上弩身,腳踏絞車發力,十矢並射,可謂之群鴉,有摧山之勢。”
霍弋撫摸著如長槍般的弩矢,笑道:“誰讓此弩矢射上一箭,不管射中何處,必然血流不止,傷口如杯口,必死無疑。”
遠在千里之外的張合,突然感覺到膝蓋暗暗作痛。
在眾人討論元戎弩之時,諸葛亮卻在觀察弩身是否有三級官吏監督之名,卻只見二級,不見蒲元監者之名,說道:“伯初,此弩還欠你監者姓名,勿忘!”
蒲元聞聲望去,說道:“此弩尚未完畢,完成交付之時,會刻於其上也!”
“善!”
眾人在弩坊待了會,又隨諸葛亮前去其他製造武器的工坊,在諸葛亮的講解下,皆收穫頗豐的離去。
--------------
1《宋書·殷孝祖傳》:“諸葛亮筒袖鎧、鐵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
諸葛亮《作剛鎧教》:“勅作部皆作五折剛鎧、十折矛以給之。”
2《三國志》: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唐靜塞弩》:“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連弩,十矢謂之群鴉,一矢謂之飛槍,通呼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
我認為諸葛亮改進連弩,有大小連弩之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