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禪點了點頭,認同諸葛亮的說法。別看大漢現在奪下隴右,打退曹真二十萬大軍,氣勢正盛,但實際上大漢偏居西部,遠不能和曹魏相提並論。

曹魏地大物博,佔據中原,擁有天下2\/3,此戰雖折損三萬士卒,但不過肉疼,數年之間便可恢復。如果讓大漢損失三萬士卒幾乎就是傷筋動骨,沒有十餘年修養,則難以恢復元氣。

劉禪端起茶盞輕抿,略作思索,說道:“不知相父如何伐涼,需知隴右困頓,難養大軍。”

諸葛亮從懷中掏出巾帛,轉遞給劉禪,說道:“我大漢北伐之難首在於內,其一,我軍兵多而短糧。士卒十餘萬之眾,但是隴右地廣人稀;漢中雖有民十萬,但也難供大軍北伐;加之蜀道艱險,益州千里運糧,折損頗多。是為糧草之難也。”

劉禪攤開巾帛,邊閱讀內容,邊聽諸葛亮講解。

“其二,我軍兵雜而不精。我大漢北伐隴右,乃是出其不意;退卻曹真,有賴隴山、秦嶺之險要。戰勝費耀、郭淮、夏侯儒,是我大漢集精銳之卒,而擊曹魏士卒,不值一提。”

“若是我大漢軍士與司馬懿、曹真大軍野戰,則我大漢士卒必不如曹魏士卒。是為士卒不銳之困。精簡士卒,還可令士卒還鄉,耕種田間,滋補國庫,一舉多得。”

諸葛亮輕揚羽扇,侃侃而談,指點局勢。

“其三,我軍將帥難統數萬之軍。我大漢將帥之中,唯臣與車騎將軍有統率數萬大軍經驗,諸如子均、文長、士載、伯約等人皆無大軍作戰排程之經驗。是故臣欲講武授將,傳授兵法之妙。”

待諸葛亮講完半響後,劉禪緩緩點頭,抬頭說道:“相父之言,直指我大漢軍事之弊,朕深以為然!”

頓了頓,劉禪問道:“不知相父接下來準備如何以對?”

聞言,諸葛亮笑了笑,說道:“臣欲留於秦州,精練士卒,講武授將,屯糧積蓄,考察涼州地理。待明年,策略已定,士卒精簡,臣便揮師北伐曹魏,平定涼州後,臣再返京。”

劉禪微微頷首,認同諸葛亮的想法。

兵在精而不在多,加上大漢北疆缺少人口,益州運糧不便,精簡士卒增加戰鬥力才是王道。

同時也如諸葛亮所說的一樣,曹魏大兵團作戰非常多,而大漢將帥作戰經驗,大部分是幾千人的小打小鬧,對於數萬人調兵作戰還有些稚嫩,還需打磨。

這麼大的工程量基本也只能由諸葛亮完成,畢竟這是涉及十萬大軍的事務,不僅需要軍略,還要有理政之能。

“善,大漢軍中事務有勞相父處理。朕待梁山宴後,便自行回成都。”劉禪笑道。

“諾!”

劉禪念及一事,問道:“封賞一事,不知相父可安排妥當?”

諸葛亮又從懷中掏出巾帛,轉呈劉禪,說道:“此乃封賞名單,陛下可查。”

劉禪將奏疏放到手掌下,笑道:“相父不隨朕回成都的話,朕擇良辰吉,近日便納夏侯為妃。媛容身處異國,並無長者,不如拜相父門下,朕再納之。”

諸葛亮點了點頭,撫須笑道:“臣願也!”

劉禪在見夏侯徽之前,便有和諸葛亮透過氣,不管怎麼說夏侯徽的身份還是有些尷尬的,讓諸葛亮收她為義女也算是稍微遮掩她的剛剛處境。

諸葛亮對於劉禪納夏侯徽也有過遲疑,不過在劉禪以自己納曹魏宗室之女為妃,有利於日後平定魏地,安撫曹魏官吏有幫助的理由下同意了。

畢竟大漢天子連逆魏的宗室女子都能納,那我們這些在曹魏當官效力的人,還有什麼可以怕的呢。

《興漢公問對》

中祖曰:“隴右兵多而民少,何解?”

亮曰:“兵在精,而非眾,請簡士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