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越嶲高定,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平正色答道:“高定此人不知兵法,昔日後漢平定南中時,多走犛牛道。高定以此判斷我軍會走犛牛道,故遣主力駐守犛牛、定笮二地,小部駐守卑水縣,何其無知。但高定此人,雖弱於兵法,但強於籠絡人心,此人有自知之明。”

“若是使用士載之策,必然先以士卒佯敗驕其軍心,再行決戰,此計雖好。但此人有深知自己不足,我恐驕其軍心,需耗費不少時日。加之我軍糧道不便,還需速戰速決。”

“哦!子均可有計出?”諸葛亮追問道。

稍微停頓了一下,王平低頭拱手,緩緩說道:“平不敢言計,平只能淺薄說之,我大軍先於敵軍大部抵達卑水。故我軍擁有主動出擊之勢,我軍已知敵軍動向,敵軍卻不知我軍動向,目前敵明我暗。”

“平以為破堅守不出者,需攻其所必救之地,使其離開固守營地;料敵必經之路,於路部署伏兵、援軍,待敵軍移動之時,趁機進攻所部。”王平抬眼微瞄諸葛亮臉色,沉聲說道。

諸葛亮用讚賞的眼光看著王平,王平此言切中諸葛亮所想,不是鄧艾計策不行,而是兩人從思考的角度上不一樣。

兩人都是希望用計策將高定引誘出戰,但鄧艾是先以部隊佯敗,再進行決戰,野戰擊潰,耗時時間不確定。

而王平的計策則是調動敵軍,攻其必救之地,實現圍點打援,將自己目前擁有的主動權最大化。

諸葛亮輕搖羽扇,繼續考究問道:“子均,你以為何地是其必救之地?”

王平遲疑一會後,緩緩說道:“丞相,平暫未想好,若平淺薄之見可行,可再與諸位商議如何?”

諸葛亮點頭讚許,環視眾人,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頓時議論紛紛,頓時營寨間有些吵鬧,諸葛亮見狀微微鎖眉。

楊儀觀察到諸葛亮神情,出列拱手說道:“我等意見不定,請丞相定奪!”

眾人反應過來,齊聲喊道:“請丞相定奪!”

“我以為可用子均計策,至於攻其必救之地。正如子均所言高定此人善於籠絡人心,帶高定集結後,可攻其來自犛牛縣援軍。高定為安軍心,必然會前去營救,然後等在其必經路上設伏。”諸葛亮沉吟半晌後,說道。

馬謖出列拱手,稱讚道:“丞相英明,此舉深諳兵法,高定必破。”

楊儀不甘示弱,誇讚道:“丞相深諳人心,古之孫、吳不過如此!”

早已經習慣馬謖與楊儀兩人話語的諸葛亮,面色如常,輕搖羽扇說道:“天色不早,諸位早些休息吧,近日便駐紮在這,待高定集結。子均近日多探聽犛牛縣援軍訊息。”

眾人齊聲道:“諾!”眾人出帳時,恰逢營帳外更夫高喊:“亥時已到。”

帳內瞬間安靜下來,帳內燈火搖曳,諸葛亮一人在案前檢視地圖,思索軍務。

對於剛剛帳內問答,諸葛亮相對還是滿意的,特別是對王平。近些年大漢高階將領陸續凋零,大漢國中能夠讓諸葛亮看得上眼的唯有魏延、黃權二人。

黃權更擅長軍略,對於臨陣並不擅長。魏延性格問題嚴重,臨陣是其所長,但軍略並不擅長。

王平從夷陵之戰被劉禪提拔,後又被劉禪委以重任,不到10日平定漢嘉之亂;再到今日對答,王平已然慢慢成為大漢軍中不可或缺的大將之一,而這一切都得益於他那對戰爭獨特的嗅覺以及勤奮苦讀兵書。

諸葛亮看著地圖沉思片刻,忽然抬頭望向帳門,只見天空烏雲漸起,遮蔽天空。

諸葛亮心中一動,起身走至營門,望著天空,喚道:“來人,傳令下去明日大雨,讓諸軍做好防範雨水,尤其是糧草、弓弩需要注意。”

在黑夜中的侍從拱手稱諾。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