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益州民政》,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這是今日奏摺請批閱。”侍從將奏摺呈上劉禪案前。

“放下吧!”劉禪埋頭翻閱由廖立、董允、費禕、霍弋、關興新編《益州民政》。

關興,字安國,漢壽亭侯關羽之子,弱冠(二十歲左右)之齡,與其父關羽武略超群不同,關興不飲酒、沉默寡言,喜讀經文、專研春秋,幹理敏捷,而且從小於軍中長大,擅長軍務。歷史上擔任侍中、中監軍(注①)一職,諸葛亮與劉禪對其非常器重,大漢政壇新星。

原本四人撰寫《益州民政》時,發現編撰耗時之久,非數日之功,隨上報內府,諸葛亮親自把關。侍中關興聽聞後欣然要求參與,協助四人共同編撰。

《益州民政》一部涉及農、政一體綜合性輔助農書,記述巴、蜀、漢中三地農業生產及政府輔助措施,預計四卷,現完成三卷,南中一卷暫未撰寫。

經過諸葛亮、費禕、董允等六人不懈努力,從各郡縣收集資料,最後與相比《汜勝之書》只簡述黃河中游地區農耕原則,作物栽培技術等農業知識,《益州民政》在其上根據益州當地情況,增添水利,農業工具,郡縣行政措施等內容;而且其言語上更為質樸,適合學習、推廣、利用。

此番受召,奉命前來彙報《益州民政》的編訂情況,乃是費禕。

自上古至後漢,流傳最廣莫過於《汜勝之書》《四民月令》這兩本農書,但這兩本書都只是撰寫黃河流域農業發展情況,對於長江流域及四川盆地並不能完全參考。

對於大漢目前需要深耕益州而言,必須有更好的農業用書,輔助益州進行農業生產,特別是劉禪提供後世的耕種方法與農具之下,大漢更加急迫需求《益州民政》。

前後總計約半年,前有諸葛亮親自加入把關,後有關興、霍弋這樣的能才,如今總算已進入尾聲,畢竟目前四卷只差南中卷。

劉禪翻閱之際,費禕侍立在旁,拱手向劉禪彙報道:“臣等已整理、撰寫、彙編成三卷,分別以不同地區成卷,共十三章,尚有南中一卷四章未撰寫。臣等篩選、刪除先人農書不適當之初,加入郡縣農業措施、各地水利重要工程及修繕措施、新式農業耕種之法。……”

劉禪放下手中書冊,聽費禕闡述,劉禪連連點頭,“嗯!”贊同之聲絡繹不絕,從劉禪應答聲調上便可知,其心情愉悅,對這本《益州民政》非常滿意。

劉禪待費禕闡述完,感慨說道:“農業乃大漢之本也,民之所依,先人農書廣傳於世,但卻無一本適合益州,今日卿等為益州、大漢、天下萬民著書,所作所為,功不可沒。”

劉禪感慨後,話鋒一轉,問道:“準備何時推廣於益州境內。”

費禕回答道:“今日待陛下翻閱後,臣等準備刊登於各郡縣中。”

“上丞相對農書如何安排?”劉禪望著費禕,緩緩問道。

“上丞相準備將農書推廣至各郡縣,加入各郡縣戶、田、水三曹考校之中,內府派遣勸農使督查各地推廣情況。不合格者,上報內府,將戶、田、水三曹官職任免,再由內府派遣三曹掾吏主官。”費禕迎著劉禪的目光,一副謙恭之色,答道。

“可,成書只是第一步,頒佈推廣於郡縣,使太守、縣長、三曹掾吏(注②),人人皆知,落實於民,這才是最重要。”劉禪淡淡說道,並揮手示意費禕退下。

劉禪望著費禕告退身影,想到費禕言及諸葛亮關於成書後推廣手段,不由感嘆諸葛亮老成謀國,諸葛亮明面上推廣農業措施,不合格者懲處,但是實際上透過這個政策已經輕鬆地將各郡縣戶、田、水三曹官吏人事任命權及業績考校權拿到中央手上。

劉禪思索後,又拿起侍從放置案上的奏摺翻閱,這幾封是王平、鄧艾等人上報關於三衛事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