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仙人授犁,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待劉禪準備與眾人商議南征之事之時,屯騎校尉、丞相長史、平陽亭侯王連出列發聲。

“國家,容臣稟告。南中自古瘟疫盛行,乃是不毛之地。丞相乃是大漢擎天之柱,大漢臣民百官依仗所在,如何能冒如此之險,也不宜舉全國之力,南征南中,請國家、丞相再議。”王連跪地苦口婆心勸道。

劉禪聽聞,臉色不變,望向諸葛亮,看諸葛亮反應。

果然諸葛亮出列說道:“國家,南中為我大漢國土一半,南中人口有百萬之眾,況且若放任南中不管,則必有損我大漢聲望。”

“上丞相,南中平定可另委其他人選平定,上丞相為國之所望,不可輕舉妄動。”王連繼續勸道。

諸葛亮聽聞有些動搖,王連見狀急忙道:“如吳都督可擔大任。”

吳懿在旁聽聞,連忙出列推辭道:“臣軍陣之事方可,但是若涉及軍略乃臣弱項,南中天文地理,臣一概不知,恐託付不效。”

王連臉有些黑,劉禪也有些無奈,吳氏兄弟就是戰陣廝殺人物,放到南中恐怕會僵持,打成消耗戰。

劉禪也不著急發表意見,諸葛亮聽聞吳懿話語後,更加堅定自己想法自己討伐。

“臣思慮大漢將士之能皆不如臣,南中之事恐非臣不能定,臣必須親征。”諸葛亮正色說道。

王連繼續說道:“上丞相,如今國家初即位,國中大事皆仰仗上丞相,丞相此時如何能夠南征南中,況且與東吳議和尚未確認。臣懇請上丞相三思而行。”

王連這些話確實令諸葛亮有些難辦,王連繼續補充道:“況且大漢此時國庫短缺,因南中之事,蜀中糧價飆漲,還需治理。”

現在不是諸葛亮難辦了,劉禪臉色也有些難看,季漢問題也太多了吧,如果不是有諸葛亮,自己都想躺平。

諸葛亮聽聞嘆息道:“蜀中臣有計可定,南中之事暫且緩緩,待鄧芝使吳回來再行商議。國家以為如何?”

“依相父所言,不知相父對蜀中糧價有何計策?”

劉禪聽諸葛亮對南中之事有定策,也不加干預,反而問諸葛亮如何平定糧食。

“今日之議後,放出聲言我起大軍親征南中,此時糧價必然高漲,過些時日再放出聲南中之事暫緩,不過數月糧價大跌,在此低價之際我大漢大肆收購糧食。”對於豪強諸葛亮從來不手軟,冷聲道。

劉禪暗歎諸葛亮全才,以經濟手段便可解決。

劉禪環視眾人,看眾人是否有異議,見眾人同意,劉禪便拍板定下糧價之議。

劉禪見事務商議完畢,示意費禕可以開始。

處在眾人尾部的費禕出列拱手道:“啟稟國家,臣有奏。”眾人望向費禕。

“費卿有何事,請說。”劉禪正色道。

“稟陛下,陛下登基之時,臣於武擔山耕種,遇仙人授犁,此人言乃是神農氏,逢國家即位,賜犁為禮,望我大漢再興。”費禕將編好的話,正色說出。

劉禪佯做大喜說道:“費卿此犁何在?”

費卿拱手沉聲說道:“國家此犁在外,可命人將其抬入殿中。”

劉禪揮手示意命人將曲轅犁抬入殿中。

馬良看著劉禪與費禕二人上演的戲份,神色怪異,費禕那天登基不是在自己身旁,怎麼跑去耕地。

劉禪見曲轅犁抬入殿中,走下阼階,揮袖明知故問說道:“費卿,此犁與我等常用之犁哪裡不同啊!”

費禕挽起衣袖半蹲在曲轅犁附近望著圍觀眾人,侃侃而談道:“我等平時使用長直犁,其耕地之時,迴轉困難,耕地費力,若遇大田必須二牛抬犁,費人力和牲畜。”

“若改成仙人所授之犁,從長直犁,其長前及牛肩;仙人犁其長只及牛後。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