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戰前準備,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處理完奪取李嚴兵權之後,又確認了曹魏進犯的確切時間,季漢的軍事機器開始瘋狂運轉。

漢中都督府不斷地派遣細作深入魏地,探知最新情報。

成都的要求徵發徭役,徵調糧草的文書不斷下發各地郡縣。

身處成都的諸葛亮收到劉禪的書信後,開始忙得團團轉。

北疆目前有六萬大軍,漢中兩萬人,隴右四萬人。看似兵力不少,但實際分佈到各個關隘郡縣,少之又少。

漢中兩萬人分佈在所轄的武都、漢中、安康三郡中,安康郡五千人,武都郡三千人,漢中郡一萬兩千人,防守秦嶺諸道,兵力根本不足。

隴右四萬人也是如此,東接關中,來往要道甚多,每隘口分駐數千兵,此去便是近兩萬人。北臨涼州,西臨羌人,護羌校尉魏延又去五千人。加之各郡駐兵,四萬人也只能說是勉勉強強夠用。

本次大漢已經抽調江州兩萬士卒北上,接下來還需要發中軍四萬大軍北上。

看似表面上有兵馬十二萬,但是去除各地駐紮計程車卒、運糧士卒,能有十萬左右兵馬作戰的便是甚好。

所以這次抵禦曹魏進攻,所需糧草是無比龐大的,還要起四萬中軍舉國而出,協防秦州。

畢竟一年前,季漢才剛剛傾巢而出,奪取隴右;一年後,又要舉國而出,抵禦曹魏的進攻。這對季漢的後勤來說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驗。

因此諸葛亮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來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司鹽校尉岑述、司直潘浚等人。

“君嗣(張裔字),十二萬大軍所需糧草,不知諸位準備得如何?”諸葛亮端坐案後,問道。

張裔幹理敏捷,被許靖譽為其才可比曹魏鍾繇。

在諸葛亮南征南中、北伐隴右皆是以張裔為留府長史,負責成都大小政務,籌集軍用糧草。

張裔也是兢兢業業,不敢辜負諸葛亮的厚恩,為諸葛亮解決後顧之憂。

不過有趣的是內府二把手的張裔是蜀郡成都人,而非眾人以為的荊州士人。

“啟稟上丞相,以漢中四萬大軍而言,糧草暫時還是不用擔憂,目前漢中軍糧還可供給四萬大軍四個月有餘。”

“只是隴右軍糧所剩不多,唯有兩個月有餘,因隴右剛復未久,本地供給困難。糧草皆由巴、蜀二地供應,走白水道運至隴右。……”張裔將基本情況說出。

“那目前中軍所需開拔糧草可還足否?”諸葛亮微微蹙眉,問到關鍵所在。

“足也,中軍開拔所需的糧草,在下已分發文書於各地,讓各地郡縣、糧倉沿途提供。”張裔恭敬答道。

“如此便可,中軍開拔後的剩餘糧草還需儘快運至隴右、漢中各地,解燃眉之急。不可因軍糧動搖軍心。”諸葛亮撫須沉吟,說道。

“諾!由萊降都督府從南中各郡調集的南中軍糧已經在路上,請上丞相放心,軍糧定不會短缺。”張裔保證道。

諸葛亮又見目光落到岑述身上,問道:“元儉,運送糧草一事進展如何?”

岑述從懷中掏出巾帛,呈於諸葛亮,恭敬說道:“啟稟上丞相,運糧路線及各地所發徭役數目,臣已經準備妥當。向東吳購買的糧草也已經沿洋巴道北上,大量地運往漢中,囤積糧草。”

大漢先前戰馬、蜀錦販賣於東吳時,基本都換成糧草運回益州,作為永安或漢中軍糧。

聞言,諸葛亮頷首,神情微微放鬆,最大的後顧之憂解除了,自己便可以安心抵禦曹魏。

此次軍糧的供應比北伐隴右時,稍微輕鬆許多。畢竟在境內作戰,護送任務也相對簡單,運輸的路途也相對短一點。

隴右從雖剛復不久,但是農事並沒有耽擱,少部分的軍士的糧草還能提供。加之還有駐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