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伐蜀之議,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士人傾心,地有三州,帶大江之險,皆難下也。西蜀不識天命,身居一隅,地有兩州,依山川扼守險要,難攻也!”
“若是今年之前,臣必以為東吳為我魏國心腹大患,但今西蜀奪隴後,臣以為此二國皆以成患,不分上下,不過蜀可攻,而吳緩圖也!”
“哦!不知仲達何出此言?”曹叡好奇問道。
司馬懿撫須,分析說道:“我大魏難下東吳,皆因水師不似東吳精銳,難渡江應敵,外兼東吳地跨長江,以江為城。而若攻西蜀則不同往日,此前西蜀所恃不過秦嶺之險,屯兵漢中,把守諸隘,若我軍進攻,其迅速支援,我軍則難發揮人數之優。”
“但蜀奪隴右後,格局大變,西蜀分兵把守魏興、漢中、隴山、涼州等諸地,四面受敵。西蜀奪取的隴右諸地,口不過二十萬,士卒、糧草皆由益州供給,分散諸地,兵力空虛,我等多面進攻,西蜀地廣人稀之弊盡顯矣!”
最後司馬懿斬釘截鐵,說道:“西蜀屯舉國之兵於漢中,有秦嶺之險,我等且畏。但西蜀奪隴後,東西防線近千里,地廣人稀,隘口眾多,我軍以分兵攻之,其必然自顧不暇。”
曹叡聞言,微微頷首,贊同司馬懿言語。
攻蜀之心,自失隴之後,曹叡一直都有,先前不過因顧及到春耕及淮南戰事失利,恐糧草不足,不得已擱淺。
如今數月以來,隨著各地安定,朝局穩定。曹叡復起攻蜀之心,特意巡視上庸,察看士卒備戰情況。
曹叡轉身望向司馬懿,示意下山,緩緩說道:“卿之言,朕深以為然。不過攻蜀之事,並非小可,還需全國備戰。卿在荊州需多多精煉士卒,聽聞詔令,以待攻蜀之用。”
曹叡言外之意就是讓司馬懿做攻蜀偏師,做一路之帥,而不是大軍總指揮。顯然曹叡對司馬懿既重用,又戒備。
“諾!”司馬懿恭敬答道。
曹叡吩咐左右,說道:“命大將軍至雒陽,朕回京欲與他,商討伐蜀大事。”
頓了頓,曹叡又瞥了眼一副恭敬有加的司馬懿,說道:“卿不如隨朕返京,共商伐蜀大事?”
“臣豈敢不從乎!”司馬懿欣喜答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