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章 相忍為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劉禪點點頭,笑道:“朕聞前日東曹屬楊子昭向相父進諫,其言相父應當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可有此事?”

諸葛亮看著劉禪的背影,苦笑道:“不敢欺君,確有其事!”

“子昭諫言,忠心之言。相父平日過度操勞,實屬不應。相父事無鉅細,親力親為,如何能忙得過來,唯有抓放權也。朕還望相父,聽之改之,大漢復興之望,還在相父身上。”劉禪感慨說道。

“諾,臣自當注意!”諸葛亮答道。

“不知昨晚相父與吳使諸葛子瑜相談如何?”劉禪又拐過長廊彎道,繼續前行,問道。

“相談愉悅,吳使願允諾我大漢之求。待吳王稱帝之時,我大漢遣使,歃血為盟,分與帝號即可。”諸葛亮撫須說道。

劉禪行至花園長亭,停下腳步,入席端坐,嘆息說道:“朕想到我大漢允諾孫權稱帝禮法,朕心中實屬難安。先前迫於局勢,為求東吳助我,朕不得已才以禮法相送,但朕心中有愧,無臉以對諸漢先帝。”

話雖這麼說,但是劉禪臉上並無愧色。劉禪這般言語不過是表達自己因局勢如此,迫於無奈,不得已才為之的態度,而非故意。

諸葛亮也是明白劉禪的意思,順其言語,應和道:“孫權有僭逆之心久也,即便國家不允,孫權依會稱帝。國家不過順其意,讓孫權歡喜,出兵相助我大漢北伐。亮以為,若先帝知曉,也會允諾!”

劉禪望著諸葛亮,沉思半響,說道:“既然如此,便通知百官,今晚設宴相邀諸葛子瑜父子,以示我大漢文武之採。”

頓了頓,劉禪好奇問道:“朕曾聞相父之侄諸葛元遜(諸葛恪),以神童著於吳國,不知相父以為如何?”

諸葛亮撫須沉吟,緩緩說道:“恪聰明慧理,胸有大志,辯論應機,無人可及,但性情粗略,自視甚高,難納他人之言,還需打磨。”

“哦!不知相父如何知曉?”劉禪問道。

“亮聞元遜掌管糧草,其心多為不悅,惱於文書繁瑣,難以沉心理事。又常自稱願統兵作戰,但其運糧尚有不怠,如何能領軍作戰乎!”

劉禪看向廖立,笑道:“不知公淵今晚願替朕以試元遜之能乎?”

廖立撫須輕笑,傲然說道:“自無不可,立願一試諸葛元遜之能。”

諸葛亮自無不可,叮囑說道:“今晚之宴,不可失態即可。”

“諾!”廖立應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