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咦,我為周公!,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禪身處高處,自然看見二人小動作,不由失笑,命黃皓上前為二人倒酒。
劉禪舉酒以向二人,笑道:“子瑜先生為漢吳交好,來回奔走,朕心甚慰也,朕欲見吳主久矣,可惜不得見。朕請子瑜先生回去告知吳主,漢吳盟誓,共伐曹魏,終不毀約。”
“請吳使滿飲此樽!”劉禪一飲而入,諸葛父子不甘示弱,以示空杯。
劉禪趁機,緩緩說道:“元遜飽讀詩書,公淵應辯所長,兩位不如互飲一杯,以示交好。”
諸葛恪酒量不支,臉色發燙,舉起酒杯,說道:“張惠恕(張溫)先生所言不虛,蜀中多俊傑,今日始見。”
廖立見劉禪緩和兩人關係,也不敢自視甚高,回禮說道:“元遜謙讓,吳中不遜我蜀中,願你我二國共抗曹魏。”
劉禪聽見張溫名字,想起數年前的宴會,不由偏頭望向諸葛瑾,問道:“不知惠恕在吳國是否如意?”
諸葛瑾沉吟半響,也不敢實話實說,半遮半掩說道:“數年前暨豔治政混亂,百官生怨,惠恕與其關係往來密切,我王不得已將惠恕罷官革職,囚禁於家中。”
劉禪輕嘆一聲,感慨說道:“惠恕罷官皆因朕之過也!”
聞言,廳中眾人望向階上的大漢天子。
劉禪舉起酒樽,緩緩說道:“暨豔之事,朕頗有耳聞,子瑜先生勿要瞞朕,若惠恕真與暨豔、徐彪應合,勾結往來,又豈會區區罷官革職,亦會如同暨豔、徐彪二人自殺謝罪。”
“其中因果想必是惠恕清濁太明,於吳中讚賞我大漢,被吳主身邊小人嫉恨,向吳主誣告,不得已被囚禁於家中。”
劉禪亦真亦假描述事件原委,在諸葛瑾面前遮掩將孫權的嫉恨,說成孫權身邊小人記恨,維護兩國邦交。
諸葛瑾陷入沉默,不敢多語,畢竟是自己的主公親自所為,不好在他人面前評判。
頓了頓,劉禪望向諸葛瑾,沉聲說道:“朕願出兩百匹良馬,以換張惠恕入蜀,不知吳使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諸葛瑾也不由加重呼吸。
在東吳戰馬有價無市,市面上根本沒有戰馬可以賣,若真要比喻價可比百萬錢。
而大漢官吏也不解其意,對於目前大漢而言,奪取隴右之地後,大漢缺少優秀戰馬、馬匹的情況雖大大緩解,但目前直接拿出兩百匹戰馬去換一個張溫,還是無比肉疼,只覺得天子此舉十分奢侈。
部分官員又望向諸葛亮,以看諸葛亮態度,但讓其失望的是,諸葛亮在旁一言不發。
諸葛亮已經察覺到劉禪此舉的深意,當然不會阻止,況且劉禪乃是大漢天子,此時阻止必會折損大漢天子的權威。
畢竟諸葛亮雖是權臣,但是與試圖的篡逆的權臣完全不同。諸葛亮的權臣是老劉和劉禪一起授予他,讓他興復漢室,恍如後世的總理。
諸葛瑾長吁一口濁氣,說道:“此事非外臣能夠做主,臣需回稟我主,方能決定。”
“可!卿可回吳之後,與吳主商議。言我大漢的武擔學宮願請張先生入蜀講學,以興盛蜀中文學。”劉禪輕抿一口酒,說道。
“同時朕聞吳主稱帝,是故大漢願再送三百匹戰馬與吳主,以此為賀禮,朕望吳主可過江伐魏,以全盟約。”劉禪繼續說道。
“陛下心意,外臣惶恐,在此多謝陛下。臣回國後,必會稟我主,言陛下心意。”諸葛瑾說道。
劉禪笑了笑,說道:“我大漢秦州復辟未久,亦需戰馬,整軍備戰。待我大漢馬匹富裕之時,再多送些許與吳主。”
諸葛瑾也起身,揚聲答道:“陛下之心,外臣知也!今外臣入蜀,我主聞大漢揮師取七郡,為之歡喜,但亦憂慮曹魏會南征大漢,是故撤離信陵守衛士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