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董允其人,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且不說麋威、馬岱二人,涿鄉水寨,下午時刻。

董允安排好兩百餘人船伕,前往拜見劉禪。

劉禪見董允幾日奔波而曬黑的面板,感慨說道:“能快速聚攏漁船,休昭功不可沒,若紹先是我臂膀,則休昭是我肱骨。休昭肱骨之臣,日後必為我大漢良相。”

董允聽聞此言,瞬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拱手道:“殿下過謙,此乃臣之本份。”

劉禪此行讓董允相伴而讓費禕留於蜀中,其目的是之後登基拉攏蜀中世家而努力。劉備進入蜀中接納劉璋部分舊屬與益州當地豪強、士人,在這個群體中,其實還存在著兩股勢力:益州地方勢力和劉焉、劉璋入蜀所依仗的東州勢力。

東漢末年,劉焉入蜀,劉焉與當地豪強關係並不融洽,劉焉曾經“託他事殺州中豪強王鹹、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蜀人開始反抗“犍為太守任岐及賈龍由此反攻焉,焉殺岐、龍”。在這個過程中得力於東州兵,東州人士開始在益州登上政治舞臺,劉備入蜀組建的新政權裡,東州勢力與益州勢力是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基層官吏中,他們佔有很大的比重,可謂是蜀漢政權的真正的根基。

雖然目前高層很多是元老和荊州派系,但是後面始終高層還是需要吸納益州人士,在劉禪穿越後的一個月的時間,一直在考慮扶持那位益州派系士人上臺,此人需要有不僅需要和荊楚派有關係,在益州也具有大的聲望,這時候太子舍人董允進入劉禪的眼中。

董允,是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董和屬於東州勢力,但是與荊楚派關係密切,董和舉家從荊州南郡枝江搬遷到益州。又其祖上是益州巴郡江州人士,在益州及南土少數民族地區威望很高,屬於是三個派系中都有些關係的人物,屬於交接地帶核心人物。而且董允歷史上確實在諸葛亮執政期間,在幫助諸葛亮拉攏緩和三個派系都很有幫助。

因此劉禪,決定提前提拔和重用董允,讓其早點等上蜀漢的政治舞臺中心,而且歷史上董允能力出色,在歷史上被譽為“蜀漢四英”,為官一生,兩袖清風,淡泊名利。在諸葛亮辭世之後,最合適在政治上接替諸葛亮。

劉禪心中所想,董允不知,知道的話或許會更加感激涕零。

劉禪正在與董允,談笑風聲時,突然聽聞馬岱而來有要事稟告,劉禪急忙前往接見馬岱。

劉禪見馬岱身染鮮血,首先關心道:“伯瞻,為何身染鮮血,可有受傷?”

馬岱聽聞劉禪言語,心中甚暖,殿下不先問何事,而是先問自己如何。但馬岱來不及多想拱手回答道:“在下沒事,身上乃吳軍血液,我與伯嚴於陸寨附近探查適合騎戰地形,遇見五名敵探,身著我漢軍士卒衣物,準備過江,被我與伯嚴二人殺盡。但我搜其五人衣物身上並無情報,明明五人,但帶六人水囊,我懷疑有一人提前過江,將我軍營寨情況報於吳軍。”

言到此處,馬岱不由停頓下來,劉禪見狀說道:“伯瞻,有何猜測,請講,不必疑慮。”

“我懷疑,就在這近日,敵軍便會發動總攻。”馬岱說出內心猜測。

劉禪聽聞低頭沉思半響,贊同說道:“有可能,涿鄉乃我們軍後部,非是我軍與吳軍交錯地區,敵軍探查,有可能如伯瞻所言,或許陸遜的總攻要開始了。”

劉禪心知並不是或許而是一定,現在已經是閏六月中旬,歷史上夷陵之戰該發生的事件已經發生了,自己一直沒有吳軍其他訊息,不知何時進攻,反而整日提心吊膽,現在有預兆反而好解決了。

聽聞劉禪此言,董允感嘆自己來的真是及時。

“季然,你等下接管休昭的兩百餘名船伕,稍後把船渡向江北,隨時等侯黃權將軍渡江,你安排之後馬上過江於水師營寨中,等候虎符,等候火光,起火馬上沉船,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