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權其人,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巴東郡,永安(秭歸)

劉禪等眾在陳到的迎接下,入住闊別十年的狹小的永安宮,往昔老劉諄諄教誨的話語浮現於劉禪腦海中。只可惜相處過短,無法從他身上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又思量起當時託孤之景,劉禪不禁有些惆悵起來。

十年前,老劉將處在風雨飄搖中的大漢交給自己,彼時那個大漢內外交困,地不過一州之地,國內人心思異;十年後,自己帶著兵強馬壯的大漢來到這裡,此時這個大漢地轄三州,甲冑之士十餘萬,軍威赫赫。

老劉若是看到此景,不知會作何感想!

劉禪撫摸著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木欄,十年過去了,木欄已被歲月與風雨侵蝕得乾裂。而自己卻已經步入壯年,處風華正茂之時。

在身後陪侍的陳到以為劉禪不滿永安宮的簡陋,說道:“陛下,永安宮自先帝駕崩後,朝廷為節省用度削減開支,便不再維護永安宮。上月,陛下欲赴盟,臣便派人維護永安宮,時間短促,若有不足,請陛下恕微臣失職之罪。”

劉禪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笑道:“朕非享樂之人,隴右風寒、行軍之勞朕也頗之。今能有永安宮居住,已是甚好,何必多求。”

聞言,陳到愈發恭敬,他雖處東陲,鎮守秭歸,但對朝局亦是關懷。對於眼前這個陛下所作所為,甚是佩服。今日得見,果如傳聞中一般。

劉禪沿著木欄,眺望江面,問道:“陳卿駐永安已久,不知歲有幾何?”

陳到拱了拱手,說道:“啟稟陛下,臣於建興四年(226年),上丞相準備北伐逆魏,欲移軍漢中,命臣接任大司農(李嚴)。臣便率白毦兵駐守永安,以來六載也!”

白毦兵顧名思義,軍士裝束皆以白色的鳥羽獸毛作為標記。

當時老劉入益州,招兵買馬,讓人招募來自青藏高原邊緣地帶的少數民族,將士成分複雜,有來自犛牛羌、青衣羌、白狗羌等部民。屆時還沒有白毦兵之名,士卒也沒有負毦這個傳統。

後來有一天,當初手藝人老劉在軍中無聊,有人將犛牛尾獻給老劉。編草鞋技術還在的老劉,順手將犛牛尾結毦,再加上益州蠻夷負毦作為裝飾的習慣,這支招募於青藏高原邊緣地帶的少數民族便命名為白毦兵。

只可惜這支士卒過於精銳,人數不多,當初諸葛亮還讓李嚴在當地招募些巴地精銳蠻夷充實白毦兵。

劉禪拍了拍木欄,感嘆道:“猛將銳士空居永安六年,實為可惜。不知陳卿可有為此而嘆乎?”

“臣不敢,漢吳雖長久平安無事,但永安亦是重要之地,不可不備。故臣隨軍北伐,亦或者居此鎮守,皆是一般緊要。況且無論何方皆是為國效力,豈能因此而嘆!”陳到正色說道。

劉禪哈哈大笑,誇讚說道:“陳卿有如此之言,可使大漢東陲無憂也!”

頓了頓,劉禪意味深長地說道:“卿雖久居此,但終有卿有揚威之地。”

聞言,眾人臉色皆有不同,莫非陛下欲……

劉禪掃視眾人一眼,好似知曉他們的想法,淺笑說道:“此次與吳主赴盟還需叔至護衛。”

“臣自當如此!”

劉禪轉身眺望滾滾而逝的長江水,問道:“吳主到何處了,吳人可有通報?”

“啟稟陛下,吳主已至西陵三日有餘,以待陛下告知會盟之地。”陳到說道。

劉禪有些驚訝,沒想到孫權會提前到這麼久,這態度倒是少見,不似大漢過錯,而是他為過錯方,這倒是有些奇怪。

劉禪目光落到鄧芝與廖立身上,問道:“伯苗、公淵常出使東吳,曉知吳主為人性格。不知你二人以為吳主此舉意欲何為?”

二人聞言撫須沉吟良久,鄧芝說道:“臣以為吳主年少之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