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二章 入局,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吳交惡。但朕以為五溪蠻之事,我大漢亦可有取利之處。如上丞相所言,五溪蠻此役敗多勝少,若以此觀之,五溪蠻戰敗,部眾將受東吳官吏所虐,朕實不忍見之。”
“故朕以為可派軍至涪陵邊境,待五溪蠻兵敗之際,我大漢可遣使入部中,以往日我大漢與五溪交好之情,言盡利弊,說服五溪蠻遷民入大漢,而避孫吳虐殺,亦可充實我大漢人口。”
說到這裡,劉禪嘿嘿一笑,說道:“東吳見狀即便心有不滿,亦無可奈何。”
沒錯,劉禪真實的想法就是趁亂,撈一筆五溪蠻人口走。雖然他不知五溪蠻具體與東吳戰事如何,但是根據後世結果上看,孫吳在荊州的統治直到滅國才結束。
當面對這責訊息,劉禪也不想趟這趟渾水,只是思前想後,大漢現在缺人,如果能將五溪蠻人口遷到大漢境內,亦可補充大漢人口國力。
劉禪雖然不知五溪蠻有多少人,但根據幾次五溪蠻大規模的動向,還是可以推測出其大概人口。如馬援率四萬漢軍伐五溪蠻,沙摩柯率萬人支援老劉作戰,這幾場作戰,規模數量都達到萬人以上單位。大概估算五溪蠻人口保底有二十萬,即便有少部分五溪蠻百姓入境,大漢亦是所獲非凡。
此言一出,諸葛亮愕然沒想到陛下還有如此想法,遷五溪蠻之民入大漢,確實可行,孫吳面對大漢此舉最多非議幾句,而大漢如果能得民充盈人口,甚是不錯。只是涪陵至武陵皆是崇山峻嶺,崎嶇難行,五溪蠻入漢異常艱難。
諸葛亮皺眉思慮少許,說道:“陛下之言若要為之,或為可行。只是臣聞季常(馬良)從武陵奔涪陵時,其間道路難行,皆是崇山峻嶺,若無本地人引路,不得其路。就恐道路難行,即便遷五溪蠻之民入涪陵,折損亦是頗多。”
諸葛亮口中的崇山峻嶺就是武陵山脈,武陵山脈是雲貴高原雲霧山的東延部分,將湖北、湖南、重慶分割開來,後世的張家界就是在其中。
劉禪微微頷首,說道:“相父之言,亦是朕之思量。伯苗任江州都督一年有餘,可知此處涪陵與武陵之間道路乎?”
鄧芝撫須思量良久,說道:“啟稟陛下,臣聽本地將校言,涪陵至武陵之間雖是崇山峻嶺,但其間道路亦可通行,山嶺間亦有盆地可行,部分地區水路亦可通。先秦司馬錯伐楚攻黔中郡時,便是從江州出發,沿延水過涪陵,東出至酉水。”
劉禪點了點頭,說道:“朕若無記錯,赤甲衛便是鄧士載入涪陵於此地所招募。”
“正是此地,士載入涪陵、巴郡等地,於延江募獽蜑之民而入赤甲衛。”諸葛亮點頭說道。
劉禪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不知伯苗願率軍赴涪陵,遣使與五溪蠻通好,若五溪蠻敗則遣使說之,誘之可遷其民。”
鄧芝正色,拱手答道:“陛下所命,芝願赴之。”
“善,朕遣赤甲衛助卿一臂之力。”
“謝陛下!”
說完,劉禪又看向諸葛亮,說道:“不知上丞相可有叮囑?”
諸葛亮遲疑半響,沉聲說道:“伯苗儘可能不與東吳發生兵戈,一旦發生亦勿畏懼,控制士卒數目即可。”
“諾!”
……
待鄧芝走後,劉禪憤憤不平地說道:“東吳之仇,朕從未忘記,若非逆魏在北,不得攻吳,豈能與之盟約。”
劉禪實在厭惡孫權,甚至因為戰事的緣故,迫於無奈給予孫權稱帝的禮法,這種恥辱實在難以忍受。
諸葛亮嘆了口氣,作為三分天下的計策的制定者,聯吳攻魏的提倡者,他也無法接受東吳背盟,數次乘人之危的行為。
這次劉禪欲借五溪蠻之事,噁心一波東吳,他也是贊同的。只要在不違背大國策之下,這種小摩擦,雙方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