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伐初議,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何不從隴右出兵,以居高臨下之勢攻關中。”劉禪好奇地問道。

“司馬懿於關中囤積糧草,修繕城池,非久戰不可下。隴右出兵雖有居高臨下之勢,但亦多山谷征戰不便,加之固守城池,攻城繁瑣,此乃難也。況且隴右百姓初安,難供大軍長久征戰之用。”諸葛亮解釋道。

“從漢中出兵則是不同,關中以渭水分南北,渭水之南,河網密佈,土地肥沃,百姓稠密,多產糧草;而渭水之北,土地不可與渭南可比之。故可先奪渭水之南,撫百姓之心,屆時尋機而攻司馬懿,佔關中之地。”

諸葛亮沾溼手指,在案上劃出渭水,指點說道。

“只要攻破司馬懿,大軍即可揮師東向,攻佔長安;奪取潼關,斷中原聯絡。屆時大漢即可全據關中,大漢將可還於舊都。”

渭南、渭北差別還是比較大。渭水以南有六七條大的河流,澇河、洋河、滈河,滄河、灞河,小的河流也是眾多。而渭水以北的話,大的河流有汧水、涇水,土地雖然開闊,但河流較少,土地灌溉不便,是故以人工渠較多。

司馬懿便是在渭水以北擴建成國渠,灌溉土地用以屯田。也就是說誰佔據了渭水以南,就可以初步掌握關中。要知道長安就在渭水以南。

劉禪點了點頭,問道:“可從上丞相穩重之策,不知可進軍之策?”

諸葛亮朝著劉禪拱手,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可發三路之卒,以討關中。車騎將軍從隴右出兵,攻關中陳倉、汧縣;臣率大軍從漢中而出,走褒斜道攻眉縣;左將軍領涼州之卒,沿涇水攻安定郡。三部會於關東。”

說著,諸葛亮從懷中掏出奏疏說道:“此乃初步之計,屆時大軍征討時或有改動。不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臣以為可於各地屯糧,以供明年大軍之用。”

劉禪開啟諸葛亮奏疏,仔細看了幾眼。諸葛亮準備讓漢中太守龐林在斜谷中修造邸閣,用來屯集糧食;讓霍弋在高平第一城屯糧,以提供南下的魏延大軍的軍糧;同時也讓鄧艾在隴山中修築邸閣,用以明年隴右大軍出征的糧草。

劉禪合上奏疏,沉吟半響,問道:“不知相父北伐關中之際,大漢新政誰可執掌?”

諸葛亮撫須微思,說道:“自田畝新政實施以來,多為蔣公琰理之。故臣北伐之後,可將其提拔為尚書令,國中新政可一併交予公琰。費文偉隨臣出征關中,董休昭可為繼任,助公琰理政。”

嗯!諸葛亮現在要帶上費禕出征,培養他的領兵能力,完完全全地把費禕看作繼承人。

“善!”

對此劉禪雖不同意,但也不好因為此事與諸葛亮發生衝突,也只能應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