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 限名田製出,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英明,臣以為可從蔣長史之言。”

眾人此時已經不在想限田合不合理了,而是跟著諸葛亮贊同蔣琬的限田政策了。

一直沒有說話的大司農李嚴看著君臣們一迎一合的表演,微嘆了口氣。自己名下田畝額數,肯定超過五十頃地了,就是不知道加上自己兒子李豐的額度夠不夠名下田畝之數了,實在不行賣出去些。

劉禪輕咳一聲,沉聲說道:“既然如此,限田之策,便推行於大漢官吏之中。即日起升內府司直潘俊為御史中丞,督大漢官吏限田之事。”

“諾!”

倒不是臣下沒有意見,而是有意見的已經被劉禪詔入宮中勸說,軍隊中以黃權、吳懿、吳班、王平、魏延幾人為首,基本已經解決。李嚴方面,諸葛亮也私下召見李嚴好生勸說,並且還被劉禪喊入宮中吃飯。

至於荊楚士人,以荊州士人治國的優點已經顯示出來了,諸葛亮直接給呂乂、馬良去信,二人達成一致。朝廷中的荊楚士人大部分背井離鄉,在大漢國中安家未久,此時大部分人的田畝兼併不多,見大佬們贊同,也不敢發言,只能聽從。

“可還有奏乎?”

上丞相諸葛亮出列,手持笏板,正色說道:“啟稟陛下,臣諸葛亮有名田新制奏言。”

“準!”

“啟稟陛下,臣聞‘量地畫野,經國大式;邑地相參,致治之本。井稅之興,其來日久;田萊之數,制之以限。蓋欲使土不曠功,民無遊力。豪強之家,不獨膏腴之美;單陋之夫,亦有頃畝之分。……”

“故臣以為可按民授田,諸男夫十五以上,受田七十畝,永田二十畝,公田五十畝,婦人四十畝,永田十五畝,公田二十五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受田二十畝,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休及還受之盈縮。諸民年及課則受田,老免及身沒則還田。奴婢、牛隨有無以還受。……”

雖然大漢對豪強進行了限田,但為防止豪強不滿,大漢也做出妥協,給奴婢、耕牛也授田,讓豪強、士族可以憑藉奴隸、耕牛多佔田地,變向地拉攏豪強士族。

諸葛亮看著笏板後的提示語,將近千字詞語一字不差地說了出來。

“制新民調: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戶者半輸。其諸邊郡或三分之二,遠者三分之一。夷人輸賨布,戶一匹,遠者或一丈。其外丁男課田六十畝,丁女三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

新制的民調,諸葛亮毫無疑問仿照了曹魏的稅制思路,依然留有大漢原本賦稅的底子,兩者結合進行修改,還加入少數民族的賦稅,實施戶調,輔之田租。同時為繁衍人口,大漢降低或免去未成年少男少女的部分田稅。

說完,千字奏疏在眾人腦袋嗡嗡地迴盪,不斷思索諸葛亮的所說的內容。

劉禪拿過諸葛亮的奏疏又裝模作樣地看了起來,起身感慨說道:“上丞相此疏將改大漢舊制,將使大漢富強也!不知諸卿以為如何?”

潘浚率先出列,拱手應道:“臣以為上丞相之言善也,大漢近歲連連征戰,民生匱乏,實此田制,可使百姓有所耕種,亦勿傷豪強,百姓無怨言。”

等到訊號的眾人,蔣琬、費禕、李嚴、陳震、吳懿、吳班……十餘名大佬齊刷刷地出來,齊聲說道:“臣以為上丞相之言可從。”

朝廷中參會末尾官吏,雖不知道情形如何,但見大佬如此,亦見出聲附和。

不得不說葛公威望無人能及,所奏之言,朝中眾人皆應和。如此以來,限田改制亦是不難!

“既然如此,便允上丞相之奏。”

劉禪瞥了眼整齊排列的人多勢眾的荊州派系,笑著說道。

嗯!荊州高層也太多了。

“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