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六章 正月之朝,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月,成都,大漢新宮。
天朦朧微亮,寒風凌冽,眾臣站在殿外,手持笏板,交頭接耳,談笑風生,眾人簇擁著蔣琬,向他道喜。
“咚!”
眾人聞聲,迅速整齊隊形,蔣琬微正衣冠,儀態軒昂,大步入殿。
蔣琬看著冕旒後的劉禪,跪地呼道:“臣等拜見陛下,祝陛下萬年,樂哉未央!”
“免禮!”
一番寒暄之後,身為內府一把手的蔣琬,驅步出列,說道:“啟稟陛下,今歲各郡上計掾已全至成都,內府近日正準備核查去歲各郡人戶、賦稅、錢糧等事宜。”
上計起源戰國時期,每年處,地方太守都需要把自己管轄地區的戶口、墾田、賦稅等預算數字寫在木劵上,上報國君,並把木劵剖分為二,國君執右劵,臣下執左劵。
年終之時,官吏必須到中央那裡去報核今歲情況。中央根據右劵考核,根據考核結果,予以升、降、賞、罰。
劉禪身著冕服,微微頷首,說道:“善,蔣長史務必核查清楚,防止各郡上計時舞弊。若有舞弊者一律按《上計律》處置。”
兩漢上計常弄虛作假,武帝時上谷太守郝賢因上計欺謾不實免官;漢宣帝劉詢曾指出當時地方所上的計簿虛假不實。上計掾一般為郡中的要職,派遣至中央更是郡內大才或心腹,畢竟他們上奏的物件是中央的公卿大臣,關乎郡守的未來的仕途。
同時如果上計掾表現出色,很容易留在中央擔任郎中,即候補官吏,一步登天。
“諾!”
頓了頓,劉禪又看向李嚴,說道:“上計之事,大司農還要多多上心,協助蔣長史。”
大司農掌錢穀之事,漢時有參與上計的權利,即便大司農權利被限制,但稽核上計的責任還是有的。
“諾!”
說完,劉禪跪坐榻上,環視階下眾人,不見故人身影,嘆息說道:“去歲朕正朝之際,仍記著與張卿談笑娛樂,今其病故,朕實屬為之悲矣!”
眾人皆垂首默然不語,自劉禪登基以來八、九年間,楊洪、費詩、劉琰、趙雲、張裔不是朝中高官,就是地方上的大員都病故了,對大漢損失不可謂不大。
劉禪惋惜半響,沉聲說道:“張卿子嗣品性如何,能否任大事乎?”
尚書僕射李福驅步而出,弓腰說道:“張君嗣有二子,長子張毣舉孝廉,現任犍為郡功曹,其間多有功績,何犍為(何袛)亦有向朝廷舉薦,次子尚幼,於武擔學宮習讀。”
沉吟半響,劉禪透過冕旒,吩咐說道:“追封張裔為節陽鄉侯,其子張毣繼爵,命張毣任雲南郡太守,守孝三月後,起程任職,剩餘孝期讓其在任內守之。並囑其勿負其父張君嗣之名,任內勉之,多行善政。”
“諾!”
漢時守孝三年並無定製,通常守孝二十五個月就當三年,皇帝的話則更短,老劉去世,劉禪就守孝了二十七天,以日易月即一天當作一個月。
至於劉禪讓張毣於守孝三月剩下的在任內守,可以看作一種愛護。畢竟張毣若真守孝三年,到時候大漢那裡還有張毣的位置,而且大漢目前也缺人,平定下來的涼州還有一大堆空缺等著補。
張毣其人,劉禪也有了解過,雖比不上其父張裔國之大才,但為人天賦也是不錯,歷練些許時日,擔任一州之才還是沒問題。
劉禪微微抬手,目光落到蔣琬身上,問道:“王鎮北平定涼州後,不知蔣長史對涼州各級官吏可有人選?”
蔣琬遲疑半響,手持笏板,說道:“啟稟陛下,涼州戰事將歇不久,西有汶山羌亂,內值上計。故涼州各級官吏人選,臣還在與各公卿商議,望陛下恕罪。”
臨近年關朝中大事甚多,挑選各級官吏,需要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