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必看,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首先劉禪能不能復興大漢,實際上是完全有可能的,機會在於諸葛亮。但是想以李世民和劉秀快速統一是比較困難的,需要時間去磨,畢竟天下三分,三足鼎立之勢已成,蜀漢從劉禪登基開始算沒有20年難統一天下,但是對劉禪而言時間對他來說是最大的優勢,君不見秦昭襄王。只是丞相恐怕難見到一統天下了!
①首先在設定上:鄧艾是208年曹操下荊州,鄧艾隨著家人親戚渡過長江,在劉備手下。只有這個開掛,其他都是合理推演!
蜀漢資料查詢困難,資料也少如果有錯誤請指出,感謝各位!
首先季漢外戚吳懿吳班沒有傳記,像大將高翔資料也基本沒有。
既然講到蜀漢歷史,談談蜀漢史官問題,陳壽說:“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
但是在後主傳後面又寫到:“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
出現矛盾了,前面說沒有史官,後面又說有史官。
這裡在補充下,東漢是沒有專職史官,很多都是兼職。
具體的為什麼沒有修,應該來說有很多猜測,畢竟後期蜀漢有兼職史官的記載,雖然蜀史簡略,但從事秘書工作可考者也有五位,分別是郤正、陳壽、王崇、司馬勝之和習隆。從東漢制度上看這些是兼職史官。
個人猜測:修史需要國家提供大量資金,蜀漢從劉備時到諸葛亮基本都有戰爭沒有多餘的資金提供給修史,到了中期諸葛亮去世,有了這些兼職史官的記載說明,沒有北伐,資金充足了,開始提供資金給他們修史了,畢竟後面劉禪開始追封關羽張飛等封號,也是有這方面的可能。
為什麼這些歷史記錄又遺失了,可能多種原因,具體的就不猜測了。
對於大家如何復興蜀漢,大家應該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在諸葛亮時期最好的機會就是一出祁山,這個應該是不會質疑的,可惜的就是馬謖失街亭,諸葛亮看人方面是真不如劉備。
劉備或許軍事能力不強,但是劉備識人水平極高,魅力爆表,這或許是劉備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首先想要復興大漢,蜀漢必須改革,注意不是革命,首先蜀漢需要改的是基本制度以及團結益州派士族豪強,諸葛亮在執政期間其實做到了任用人才不偏不倚,所以諸葛亮死後才有蜀中百姓不斷的懷念。雖然高層很多還是荊州與東州人,但是後面諸葛亮已經在任用上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包括很多蜀漢時期優秀的人才,如:王平、李恢、張裔、張翼、馬忠、張嶷等。
其實不太認可說什麼益州派、東州派、荊州派,這個的說法是易中天提出來,益州派不支援蜀漢很多人居然信了,其實在我眼裡,或者放到個體。舉例而言現在蜀漢開公司了,老闆身邊第一批是北方老員工,第二批是荊州老員工,第三批是原東州/益州新員工。很明顯肯定是北方老員工是高層,荊州老員工說中層,益州員工說低層,後面北方老員工都老死,到第二任領導人手上,你不應該用荊州和優秀的益州員工嗎?說地方派系不如說:新舊之爭,這個每個地方與公司都有。什麼時候新舊之分會變成地方派系之分,很簡單高層打壓,問題是不管是劉備和諸葛亮哪裡打壓過來自蜀中的官員,哪裡有偏愛荊州官員。只有領導人公平和中正,下面就會信服,就像諸葛亮《出師表》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做到這個地方,怎麼會有人不服呢?如果真是有派系之分,蜀漢堅持不了那麼久,為什麼蜀中老百姓還那麼懷念諸葛亮呢!
然後換到蜀中派系而言,其實為什麼說有派系之爭,其實就是利益之爭,對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