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勸降?,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帝曹叡太和四年,七月,烏鞘嶺北麓。

茫茫的草原戈壁上,數百座白帳在遼闊的四野上錯落排列著,拱衛著中軍寬大的營帳。

中軍營帳內,張合與魏軍眾將接見前往勸降的辛洪。

張合正襟危坐,輕扶鬍鬚,看著眼前風塵僕僕的辛洪,明知故聞道:“你為何人,王平遣你出使我軍所為何事?”

辛洪整理了下袖子,拱手說道:“在下辛洪,辛伯碩,現任鎮北將軍帳下兵曹掾吏也。今為出使貴軍,乃是為張將軍大計而來。”

張合笑著端起案前的茶盞飲了幾口,沒有接辛洪的話,而是問道:“貴使姓辛,不知與我大魏辛侍中(辛毗)有何關係?”

辛洪愣了愣,但還是老實回答道:“辛佐治(辛毗)與洪只是同姓之人,並無關係。後漢光武之時,辛佐治一族從隴右郡遷至潁川郡,自此二族並無w往來。在下所族乃前漢名將辛慶忌之後。”

張合放下茶盞,似笑非笑說道:“合在洛陽與佐治常有來往,辛公為人剛亮公直,忠於王室,合深受佩服。不知伯碩以為辛公為人如何?”

張合此言意義頗深,引用辛毗為人,來襯托自己,並挖坑讓辛洪跳。

辛洪為人老實,正想誇獎辛毗,卻意識到不對勁,換了一番言語,緩緩說道:“辛公為人剛直,但卻忘記先人之恩。辛公先人,深受大漢之恩,如今其不思報國,還欲助曹為虐,非良人也!洪以為將軍切不是如此之人。”

相比於其他的四位五子良將,張合喜歡與儒生交談,經文也是頗有研究。

張合撫須輕笑,說道:“伯碩豈不聞代漢者,當塗高乎?”

辛洪嗤笑一聲,說道:“此前漢起,此讖語流傳於世,眾說紛紜。公孫述自以為得勢,與光武辯此讖語,卻為光武所敗。袁公路,自以為得乎其名,公路為途,途,塗也,卻依舊死於非命。而逆魏,也是如此,自解塗高,象魏,兩觀闕是也,又如何足以為信?”

張合沒有生氣,而是好奇問道:“不知伯碩以為此讖語何解?”

辛洪撫須微思,沉吟少許,說道:“前漢武帝有言:‘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此讖語眾人皆注意‘代漢者,當塗高’,卻未深知六七四十二之語。大漢因傳四十二帝,方才被‘塗高’者所替,今大漢至今不過三十帝,還有十二帝,故大漢應當再興。”cascoo.net

說著,辛洪看向張合,拱手笑著說道:“不知將軍以為如何?將軍若歸降大漢,當為竇融,使涼州百姓免於戰火,與國升降。”

竇融在西漢末年時,退守涼州,守一方寧靜。在光武西征隴右隗囂時,舉兵歸降,協助光武平定隴右。於光武一朝,位高而榮重。

張合哈哈一笑,爽朗說道:“伯碩,你自當不負自己之字,真為博學之士,飽讀經書。此讖語之解,甚是有趣,不過合仍信代漢者,為魏也。伯碩勿要多言,合非竇融,蜀主亦非光武。”

“將軍!……”辛洪還欲勸道。

張合擺了擺手,臉色下沉,神情嚴肅,說道:“合深受三代皇恩,又豈能行背信棄義之事。我觀伯碩為博學之士,故以禮遇之,勿要逼在下行不義之事。”

辛洪嘴唇翕動,欲言又止。

張合見狀,也微微放鬆神情,問道:“不知此讖語是為誰之解,還是伯碩自己解之?”

辛洪沉吟少許,如實說道:“此乃我大漢譙周,譙允南解之。”

張合微微頷首,讚揚說道:“譙先生真為大才也!以合觀之,伯碩年紀雖輕,但日後成就恐亦不小。”

辛洪微微弓腰,說道:“將軍過譽,在下不過微末之士!”

“今日於我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