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三章 高平城之戰(一),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三日,在曹真的期盼下,漢軍糧道也似乎受到夏日大雨的影響,諸葛亮終於出營迎戰。
曹魏主力六萬人在曹真的率領下,沿烏水畔自東向西展開陣型;張合九千人從北南下,試圖突破王平防線;戴陵、魏平四千人在城中虎視眈眈,伺機殺出助陣。
而他們即將面對的將是漢軍五萬主力,以及不遠處八千人的王平所部。
魏軍總計七萬三千人,漢軍總計五萬八千人。可以是說這是繼漢中之戰後,漢、魏之間發生的最大規模陣戰。
若從區域性戰場上看,魏軍六萬四千人,漢軍五萬人。由此看來漢軍的人數要少於魏軍的軍力,但是對於這種情況,曹真並沒有過多的喜悅。
戰爭並不是簡單的數字遊戲,魏軍、漢軍看似合計有十餘萬人,但其中還是一半是輔兵,而非作戰的主力。
再詳細分析下來,魏軍雖有優勢,但並非是壓倒性的優勢;況且敵將還是諸葛亮,不可輕視。
因此曹真非常清楚,他真正的對手是諸葛亮統率的是漢軍中軍主力,只要擊潰主力,餘眾自然四散而逃。
卯時(6:00),兩軍拔營相向而行,緩緩前進,很快作為前鋒的斥候、遊騎率先交手。
曹真手下的騎卒十分精銳,面對漢軍騎卒毫不畏懼地壓上,呼朋引伴地招呼附近魏騎,一起絞殺漢軍遊騎。很快漢軍斥候、遊騎,就快速地敗下了陣來,回到陣中。
似乎一下子,陣戰外的廣闊的空間已經不見漢騎的身影,而是黃色魏騎馳騁的身影。
魏軍行軍佇列之中,曹真面色較為愉悅地看著不遠處遊弋的魏軍騎兵。
曹真鎮守西北多年,平定不知多少叛亂,死在他手下的胡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手下騎卒長期與胡騎廝殺的磨礪下,驍勇異常。而這些驍勇的騎卒就是曹真擊潰諸葛亮的自信所在。
也因此曹真從不畏懼諸葛亮野戰,只不過若能耗盡諸葛亮軍糧不廢一兵一卒,令其不戰而退最好不過。
漢軍陣中諸葛亮看著繞陣示威的魏軍騎卒,倒也沒生氣,而是不由誇獎道:“曹真手下騎卒,確實為我大漢勁敵!令向煜出陣,廝殺一番,再行撤退,不可墜我大漢之威。”
“諾!”
向煜親率青甲衛輕騎,呼嘯著從陣中殺出,奔向在陣外的魏軍騎卒。
在大漢打下隴右之後,青甲衛迅速地擴大,從一千餘騎增加到五千騎。而這裡面又分輕騎與陷騎,輕騎以青衣羌族人為主,陷騎則以從隴右招募的羌人為主。
這批青甲衛纏鬥能力遠超乎魏軍遊騎預料,來去如風,騎術精湛,一下子將魏軍遊騎趕回陣前。
“王生,你率精騎上前會會此將。”
曹真看著不遠處正在廝殺之中的兩軍騎卒,吩咐說道。
“這漢軍的騎將倒是驍勇,箭無虛發。”
王生率領數百遊騎加入戰場,而準備支援的青甲衛輕騎也被後續魏騎截住了去路,廝殺半響,向煜領著騎卒且戰且退,撤離戰場,遊弋在步卒的軍陣之旁。
王生雖擊退漢騎,但依舊有些驚魂未定,因為王生差點都死在對面漢將箭下。
此時的王生胸前就鑲嵌著一支羽箭,此箭已經射穿外甲,若不是內著鎖甲,那羽箭就射中了他的胸膛。
“這漢騎還是稍遜我軍。”大司馬參軍趙儼臉色微喜,說道。
曹真面色不改,一時取勝而已,漢軍擅長步戰,外有車陣,又持勁弩,可非簡單就能取勝。
“命王生,將漢騎壓制住,護衛住我軍側翼。”曹真說道。
“諾!”
卯時四刻(7:00),天色明亮,漢、魏十萬大軍的交戰範圍,綿延數里。紅火色的人潮已經在田野上列好軍陣,相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