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曹魏態度,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真身居大將軍,與名不副實的曹休,截然不同。
曹真雖有宗室之名,但是他更多的是依仗出色的戰功立於朝廷。在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鎮守河西期間,打敗諸胡組成聯軍,收復西域。對於整個西北地理及局勢諳熟於心。
是故當張合兵敗關川河時,曹真便知道隴右諸郡已不復魏國所有,而是思索接下來複奪隴右的策略,並提供於魏帝曹叡,讓其決定日後對季漢的軍事計劃。
就在曹真與郭淮商議復隴議題後第二天,曹叡急召曹真入長安商議對策。
曹叡身處長安,對一直對西北戰事非常關注,收到曹真撤軍汧縣的訊息,便知事態不好,急召重臣商議戰事。
待曹真抵達長安次日,曹叡召見眾人。
數十盞青宮燈,照亮長安殘破的宮殿。
曹真、陳群、孫資、劉曄等十餘名重臣位列兩側。
曹叡望著階下沉默的眾人,開口說道:“今西蜀奪隴,大魏應當如何以待,諸位有何可教於朕?”
曹真率先虎步上前,拱手說道:“陛下,隴右之失,非戰之罪也。乃是西蜀狡詐與吳勾結,共犯我大魏邊境。臣以為,必須伐蜀復奪隴右。”
頓了頓,曹真繼續說道:“隴右乃是關中上游,若不能復奪隴右,則蜀漢必日夜騷擾關中。若關中再失,則大魏危矣!”
曹叡聞聲,起身揮袖,背手踱步,不由問道:“大將軍此言有理,不知大將軍以為如何伐之?”
“隴右有隴山之險,關中遠道而攻隴西,難也!是故依臣之見,伐隴需屯兵涼州,以涼州地勢居高臨下雄視隴右。日後攻隴,可兵分三路,一路攻漢中、一路由關中西出、一路由涼州南下隴右。”
曹真瞄著階上的曹叡,沉聲說道:“我大魏依仗兵多之勢,出三路之兵,必然西蜀疲於奔命,隴右可趁機而下。”
曹叡甚是意動,停下腳步,望向階下眾臣,問道:“不知諸位以為大將軍之策如何?”
陳群起身出列,拱手說道:“大將軍此言差也,連年征戰我大魏國庫空虛,百姓疲勞。前有大司馬兵敗石亭,再有西蜀奪隴,如今府庫空虛,軍費無以為繼。”
“大將軍欲舉大兵三路伐蜀,先說南下一路,昔武帝已經南征張魯之時,便多收豆麥以增添軍糧,然而張魯未下而軍糧猶乏。秦嶺阻險,難以進退,轉運糧草必會受到攔截,但若要留兵守重地,則勞損戰士。”
“其二,駐兵涼州,涼州貧窮,歸附不久。千里轉糧,遠給金城,路途遙遠,耗費民力,運糧散於曠野,牛馬死於山澤。關中方有生機,又廣發徭役,關中百姓必然窮困,窮困必然多生騷亂,民心恐生不復我大魏所有。”
“其三,光武帝遠擊隴西隗囂,若非來歙守略陽三月,如何能破隴山而入?況且即便如今,隗囂又席捲而來,吳漢敗退。奪隴非一日之功也!”
“不知司空有何想法?”曹叡好奇問道。
“臣以為,陛下初登帝位,又經多方戰事,目前需安撫士民,治理天下為先。是故目前可固守關中,休養生息,以待中國元氣恢復,天下人心思安之際,南下滅東吳,再仿光武水路並進伐西蜀,則天下安也!”陳群說道。
曹真聞聲後,憤然說道:“司空想看西蜀奪涼否?”
陳群抬眼瞟了眼曹真,淡淡說道:“棄涼並無不可,後漢貪圖不毛之地,不恤百姓,廣發徭役,勞師遠征西羌。涼州雖為我土,但卻剛附不久,民生凋敝,胡虜遍地,禍亂至今。”
“地大所好,但擴土不得寧靜,多有何用;關東農田不耕,百姓多事徭役,如何是好?我大魏需借鑑後漢之失。”
陳群此言一出,殿內瞬間安靜。
棄涼之議,從東漢開國便議論至東漢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