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十月祭天,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章武二年十月一日,大漢築壇於成都武擔山之南,劉禪代父祭天。
古時皇帝正常一年兩次祭天,第一次是孟春祈谷,孟春正月初一,舉行祈谷禮,為百穀祈雨,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第二次冬至祭天,冬至那一天是祭天日子,皇帝率大臣在冬至日祭天,拜謝皇天上帝,祈求國家復興、風調雨順的願景。
當然新皇登基,冊封皇后、太子等國家大事,或自然災害、外虜入侵、罪臣反叛等國家重大事件,皇帝或親自到天壇,或派遣親王恭代赴天壇舉行告祭儀式。
劉備嘴上認為夷陵戰敗是天時問題,天時不庇佑導致火攻兵敗,於是便令劉禪替自己回成都祭天。
劉禪在祭天之前在蜀漢新宮齋宮內齋戒兩天,在祭前一天劉禪便身著冕服到宗廟行禮,晚上到武擔山,住進齋宮實行齋戒,三天內劉禪為了表示對上天的虔誠,即不能見婦女,不能食葷酒,也不能聽音樂。
祭天典禮黎明開始,劉禪天未亮便起,打著哈欠,任由宮娥穿戴十二章紋冕服與戴九旒冕冠,在宮娥的服侍下洗漱完畢後,劉禪也清醒許多。
劉禪乘坐鑾駕到時,文武百官已經立於祭壇兩側,也皆身著粉米以下的三章圖案冕服。
二弟劉永、三弟劉理身著山以下的九章紋冕服。
若是馬超未亡,侯爵需著華蟲以下的七章紋冕服。
何為華夏: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十二章紋分別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yí)、藻、火、粉米、黼(fǔ)、黻(fú)。”
在丞相諸葛亮高聲朗讀祭文曰:“惟章武二年十月丙午朔,越一日丁巳,太子禪,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漢有天下,歷數無疆……。”
劉禪從中層平臺走到上層天帝牌位前下跪上香,然後返回中層行三跪九叩大禮,再上去跪獻玉帛,又上去三次獻三杯酒,每次都要一跪三叩。
劉禪還要在兩側配享的祖先牌位,如太祖劉邦前再重複兩次,最後劉禪率領陪祭群臣再行三跪九叩大禮。最後劉禪共計下跪31次,叩頭66次,禮畢!
諸葛亮命侍從撤供,將供品送進火爐中燒掉,以示由神靈帶回天上享用。
嗯!當禮畢時,劉禪已經累的不行了,腦袋有點懵,還是由黃皓攙扶上到鑾駕。
雖然劉禪祭天禮儀繁重,但是還是遵循一個原則:一切從簡。畢竟如今國庫空虛,祭天之禮不可費,但是能在繁瑣的細枝末節上節省費用就節省。
祭天大典,終究這是個儀式,目的達到便可,劉備命劉禪祭天目的有二,其一,宣告大漢百姓士卒,此次失利不是我劉備軍事能力問題,而是天時暫時不在我們這邊,祭天后就不用擔心;其二,明確告訴大漢朝廷上下大小官吏,劉禪就是你們的未來陛下,是身著十二章紋冕服的太子。
自古太子服飾與皇帝服飾最為接近,皇帝是冕十二旒,每旒五色珠十二顆,冕服十二章紋,太子冕九旒,每旒五色珠九顆,冕服九紋。
但如果太子僭越成制皇帝服飾代表什麼?取決太子的權勢,可如李世民這般的太子;亦或如受皇帝寵愛,如朱標一般被明確為下任皇帝的太子。
劉備命劉禪著十二章紋冕服,戴九旒冕冠,雖然奇異,但是這也明確的說明了劉禪是下任皇帝,除劉禪謀反外,基本不會動搖。
劉禪坐在鑾駕上,盯著前方晃動的九旒玉珠,劉禪如何不知劉備意思,祭天典禮對劉禪登基後話語權幫助極大。
歷史上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時對諸葛亮言語:“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後世有陰謀家認為劉備在試探諸葛亮,但是殊不知自取在古代中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