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孫權應諾,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興六年,十二月。距離八月二十八日成都北伐朝議上已過三月。

在朝議後,季漢正式進入北伐準備工作。諸葛亮在會議後不久,舉行內府會議,命金牛道沿路郡縣修繕道路,由內府參軍程畿監察此事。同時又命趙雲領軍前往漢中赤崖閣一帶囤積糧草,以待北伐。

接著鄧芝以通好往來之名,奉命出使吳國。對於大漢允諾孫權稱帝,給予禮法一事,大漢高層目前斷不敢宣揚,若是被天下人所知,則威望盡失。

對於提議此事的劉禪,其實也是揹負巨大壓力。若是按照歷史上諸葛亮北伐隴右失敗,孫權石亭之戰大獲全勝,其威望大漲。次年後孫權依然會強行稱帝,自己與季漢到時候不答應也要答應。

自己現在以帝位為餌,其目的便是希望孫權將石亭之戰從五月提前到一月,響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鄧芝雖然不知劉禪背後深思,但卻深知自己此次責任事關重大,其重任堪比第一次出使東吳,兩國復盟。

孫權則是不知鄧芝此行真正目的,但聽聞鄧芝使吳,還是愉悅地在武昌宮中設宴接見鄧芝。

宴後,有些醉意的孫權邀請鄧芝入殿內交談。時入深冬,殿中火爐燒得正旺,鄧芝靠近殿旁小火爐跪坐取暖。

孫權喝著侍女遞上來解酒湯,面露醉意,笑問鄧芝道:“伯苗(鄧芝字),孤招待如何?就是不知今日之宴可有盡興,宴上可是有伯苗家鄉菜餚美酒。”

鄧芝則是面露感激之色說道:“多謝大王款待,今日之宴會,外臣不敢相忘也。”

孫權聽聞微微一笑,佯裝酒醉說道:“伯苗此次前來,恐怕不只為吳、漢通好一事。殿中無外人,伯苗可直言不諱。”

鄧芝也沒驚訝,而是哈哈大笑,問道:“大王如何知在下另有目的。”

孫權低頭扯著蓋在腿部的毛毯,將漏風之處捂嚴實,不以為意地說道:“若是隻為兩國通好之情,可不值得伯苗親自出馬,孔明遣丁厷前來便可。”

鄧芝也不隱藏,直接正色說道:“請大王退下左右。此事重大,唯有陛下一人可聞。”

孫權揮手示意,宮中眾人退下,望著鄧芝,笑著問道:“已無外人,伯苗如今可言暢所欲言。”

鄧芝直腰拱手,盯著孫權面孔,撫須笑道:“在下聞大王日夜思念一物,是故替我主來為大王送禮也。”

沉吟片刻,孫權還是不解鄧芝言語之意,面露疑惑,問道:“伯苗可直言。”

鄧芝也不賣關子,而是低聲說道:“天子之位!”

此言一出,孫權瞳孔放大,呼吸急促。但剎那後,孫權立馬隱去,恢復微醺之色,笑指鄧芝,打趣道:“伯苗醉也!”

鄧芝沒有著急回話,而是將微涼的雙手放在火爐上取暖,聽著柴火噼裡啪啦之聲。

片刻後,鄧芝嘴角上揚望向孫權,充滿深意地說道:“芝醉與不在醉,皆在大王一念之間。”

言畢,鄧芝只是在旁烤火取暖,似乎完全不在意孫權。

孫權聽聞後,則是忍不住起身,不管落在地上的毛毯,在殿中踱步沉思許久。不久後走到鄧芝身側,跪坐而下,攤開雙手如同鄧芝般烤火。

孫權望著爐中的跳動的火焰,內心複雜,思慮許久,但沉默許久的他終於還是問道:“不知劉主有何要求?”

鄧芝聽孫權詢問大漢要求,便知其已經心動,接下來不過是商議大漢要求而已。

鄧芝望向看似專心烤火的孫權,低聲道:“大王誤解也,我主不欲求東吳一土一城。”

孫權聽聞後,反而更加遲疑,在他眼裡劉禪以天子之位交換領土的可能性最大,如今卻不求土地,其背後所謀必然更大。

鄧芝似乎看出孫權的心中憂慮,寬慰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