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孟獲被俘,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卯時正刻(五點),太陽還沒有升起,天邊一片灰濛濛的顏色。
石門附近的叛軍大營和東側的漢軍大營都開始埋鍋做飯,連綿不絕的軍號聲,在各個營地中響起,打破寂靜的黎明。
互相的斥候已經從營門中踏出,往著交戰處進行而去,他們的任務就是為大軍探清是否有埋伏或其他戰場情報。
兩刻後,漢軍大營喧囂異常,數千名漢軍甲士從營門處魚貫而出,跟隨最前列的旗幟而行,形成一道道火紅色的佇列,最後又向著軍旗處彙集。片刻間,近六千名漢軍士卒已經在軍旗之下排列成密集的佇列向前方行軍。
“嗚!”“嗚!”“嗚!”
蒼涼的牛角號聲在中軍處吹響,短時間之內便傳至全軍。
好奇的漢卒看向中軍方向,只見那面代表著諸葛亮的大纛正緩緩向前。
諸葛亮非常少見的身上明光鎧,外罩一身火紅色戰袍,英姿颯爽著站在華麗的車架上,手扶著木欄。四周是劉禪派遣的六十名虎賁郎,圍繞在諸葛亮車架旁。
諸葛亮將漢軍分成四軍,分別為前、後、左、右四軍。
前軍由吳班統率,領漢軍精銳士卒兩千。
左軍由鄧艾統率,領赤甲衛士卒一千。
右軍是由傅肜統率,領漢軍甲士一千。
中軍由諸葛亮親自統率,漢軍精銳及甲士一千五百人。漢軍出陣人數共計5500人。
在隆隆的戰鼓聲中,雙方士卒匯聚成一片片槍矛之林,旌旗招展。不過相對於漢軍軍陣的嚴整和有序來說,楚軍則顯得有些散亂了許多,並且除了部分精銳士卒外,其餘士卒並沒有統一的戎服及武器。
“咚!”“咚!”“咚!”
漢軍陣前響起渾厚的戰鼓聲,陣前蠻將臉色一變。只見漢軍陣中突然湧出數百名身披雙層重甲,幾乎毫無縫隙的重灌步兵,這便是在夷陵之戰擊垮孫桓所部的吳氏重灌部曲。
隨著急促的軍號聲,重灌部曲在十餘名精壯猛士的帶領下,疾步踏出軍陣,挺盾直接撞入叛軍精銳結成的大陣。
叛軍的精銳,雖然不畏生死,但其裝備的甲冑不過是皮革製品,又如何能擋得漢軍鋒利的戟戈。
但面對如同發狂的野牛一般的漢軍重甲武士,無數竹矛穿陣刺出,卻完全不能阻擋漢軍重甲武士。
重甲武士左手持盾,右手持環首刀撞入叛軍大陣,手起刀落收割眼前叛軍將士的生命,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他們身上大盾和雙層重甲幾乎擋住了大部分進攻,只有少部分被叛軍士卒用長矛穿破甲冑刺入身體而死。
一名蠻夷士卒在重甲武士鋒利的刀刃之下,切斷身體動脈血管,鮮血直流而亡。身上那件自己精心呵護的甲冑如同錦帛一般,在鋒利的環首刀下輕易地被撕裂。
瞬間原本一條直線的叛軍軍陣,被重甲武士輕易撕開裂口,後續其它漢軍將士在其缺口附近,將其不斷擴大。叛軍前部的銳士軍陣一個接著一個被吳班所部擊破,整個軍陣的崩潰就在須臾之間。
“嗚!”“嗚!”“嗚!”蒼涼的號角聲在叛軍中軍響起。
孟獲緊急之下命中軍出戰壓住陣腳,叛軍中軍旗幟舞動,又夾雜著軍號聲,上前命中軍士卒向前支援前軍。此時叛軍前部,得到中軍的支援,稍微緩住頹勢,勉強與吳班所部相持。
兩軍惡鬥糾纏不清,漢軍依仗甲冑精良、軍陣嚴密;叛軍蠻兵憑藉自身的不畏生死、人數上優勢。一時間,與漢軍插入殘酷的拉鋸戰,但時間並沒有停止,而是不斷的流逝。
諸葛亮站在車架上,緊握木欄,面無表情,遙望戰陣情況,見孟獲中軍調動支援前部,淡淡說道:“揮旗,命伯瞻(馬岱字)率羌騎陷陣,配合士載攻破敵軍右軍。”m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