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四十二章武陽結親,變臣,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減反增,國家和百姓均得益,那些貪官汙吏少了好處。治理天下離不開官吏,江安義看到其中的弊處,奏請肅帝適當補貼官吏,肅帝下令田稅留存一成作為各級官吏的補貼。
石重偉登基後,為太后修繕宮殿祝壽,那些送銀子的官員事後都得到褒獎,福州刺史楊全棟更是升任了戶部尚書,這讓不少官員都看到了升官的捷徑。等到考績注重稅賦增長的旨意傳達到州縣,不少人動起了腦筋。
“各地官員為了升官,拼命想辦法多交稅賦,有資源的地方加重商稅,不少縣城對商隊開徵了入城稅,雁過拔毛;再有便是想辦法從地裡面要錢,“合稅為一”之政天下百姓皆知,這一點誰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過為了升官發財,這些人腦瓜子靈通的很。”林義真憤然道:“官府以村中田多者為糧長,負責該區田賦的收繳,完不成任務則由其掏錢補上,不少鄉紳叫苦連天,又不好向鄉人過份逼討,只好貼錢了事。饒是如此,各地鄉紳與百姓之間矛盾漸起,衝突不斷,僅六月兵部就收到各地報來的衝突、動 亂多達數百起。”
江安義心想,難怪林家開始要往化州轉移資產,估計看到朝庭有吃大戶的苗頭,未雨綢繆。歷朝歷代鄉紳都是國家穩固的基石,這樣做是從根本上刨自己的根。江安義問道:“朝堂上沒有大臣向天子勸諫嗎?孔相和段相視若無睹嗎?”
“孔相、段相還有不少大臣紛紛奏本,認為糧長之制傷及國本,應嚴禁實施,可是戶部尚書楊全棟以為‘鄉紳富戶田連阡陌,平日享受皇恩,亦當為國效力’,吏部侍郎程明道稱‘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天下臣民皆為國守財,國家依律取賦,何錯之有?’”
江安義憤然斥道:“國以民為本,鄉紳為筋骨,社稷乃立,朝庭與民爭利,鼠目寸光,恐怕禍不遠矣。”
林義真苦笑道:“安義,這還不是最可怕的事。我聽聞有些地方官府為徵集賦稅,逼著農民賣糧,同一時間大量糧食上市,谷價大降,錢重而物輕,官府以銀價徵收田稅,以一兩銀折一千一百錢甚至一千二百錢,普通百姓哪有銀子,無形中只能多交銅錢。這還不夠,有些地方官府以運送朝庭稅賦需以五十兩整銀起運為由,收取散碎銀子熔鑄過程中產生的耗費,一兩銀收火耗多達一至三錢。”
“無恥至極”,江安義憤然將手中茶盅擲在地上,朝庭要求各州上繳稅賦時以銀兩入庫,每綻官銀重五十兩,下面有各州的字樣,這樣方便查明各州銀兩的成色。銀子熔鑄成綻確定會有所損耗,但一兩銀的火耗僅為百分之一二,哪裡會達到一成甚至三成,不用問多出來的火耗成了官府魚肉百姓的餘利。
由錢變銀被盤剝一次,再由碎銀變整銀又盤剝一次,百姓田稅實際上翻了番,甚至還不止。這便是朝庭夏稅猛增的緣由,每一分毫都是百姓血汗,江安義感覺心被揪起,同時無力感升起,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江某隻能保證化州不出現這樣的事情,誰要敢殘民自肥,江某定讓他不得好死。林兄,你提醒了我,回會野府後我會交待周刺史,讓他督促各縣保護糧價,准許百姓以糧抵稅。”
林義真道:“安義主政化州,實為化州百姓之福。”
…………
九月十七日戌時,江安義依約來到鄧懷肅的住處。幾句寒喧後,鄧懷肅果然談到京中情勢,大致與林義真相同,不過在鄧懷肅眼中危機與機遇並存,天子大刀闊斧地變動朝庭大員,讓鄭懷肅看到了更進一步的希望。
如今澤黨中有江安義、魏懷超、餘景山、於明陽等一批四品以上的官員,至於六七品的地方官員更是眾多,身為澤黨黨魁,鄧懷肅感覺自己有能力朝六部九卿的位置努力一把,他的前任方林賓主是光祿卿卿正。
“安義,我等出身澤昌書院,無論你是否願意,天下人都將我們視為一黨。黨者,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