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一章群蠅畢集,變臣,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家承繼的希望所在,比李東鴻更高看一眼。
李明行有事沒事把他叫去提點一番,家族的興衰、世家的傳承、族人的希望,一連串的緊箍咒念下來,讓生性散漫的李來高痛不欲生,最近李明行正在張羅替他物色一門好親事,為他將來的仕途增添強有力的後援。他被天子看重的事京城官員都知道,加上家世、人品、才學都是上上之選,風聲放出去,前來提親的媒婆大有將李明行的門檻磨平之勢。得知江安義要來姜州清理官田,李來高主動請纓隨從,藉機喘上幾口氣。
李來高生性散漫,看似謙和實則傲氣,最初連江安義也沒有放在他的眼中,在他眼中多是些為名利奔走的書蟲、米蟲,製做官田資料對比圖表的時候,江安義幾句提點讓他心服口服,因而實心實意在清田司辦差。真心佩服一個人不容易,看到江安義戲謔的笑容,李來高臉騰的一下子紅的,被江兄瞧不起了,就像被大耳光抽在臉上。
感到羞憤的還有幾位令史、書令史,大人明顯不滿意了,難道這點小事還要大人親自去查。這幾日除了有意留出的小漏洞,硬是找不出賬本上的錯處來,那些接受那些接受詢問的胥吏、佃農們事先都得過吩咐,應答起來滴水不漏,偏生謙卑的笑臉下隱藏著得意、譏諷、嘲弄,讓人憋著一肚子火無處發洩。
“江大人,李主簿與我等發現了不少線索,只是別駕府中的胥吏暗中制肘,讓我等無計可施。李主簿認為我等應該先到縣中去檢視,由下而上才能抄了這夥偽君子的底,撕了他們得意的假臉。”
這話說得有些咬牙切齒,看來這幾天沒少被別駕府的人暗中擠兌。江安義微笑著地看著說話人那張憤然的臉龐,是清田司的令史潘和義,與多數清田司的官吏不同,潘和義是主動要求到清田司任差的。
江安義留意過潘和義的履歷,福州人氏,今年二十五歲,其父潘孝直原是太府寺丞,豐樂十五年因病故去。潘和義守孝三年後,到太府寺中做一名小吏攢些銀兩奉養母親和妹妹,同時苦讀不輟,建武三年考中舉人,四年科舉不中,仍在太府寺做一名從九品上的書令史。
天子命江安義組建清田司,從六部九卿衙門抽調人手,人人避之不及,潘和義卻主動要求來清田司辦差,不管其出於何種目的,相同的經歷讓江安義對潘和義另眼看待,九品的書令史擢升為從八品上的令史,這次出京江安義有意把他帶在身邊,誰都知道只要能清查出問題,這批出京的人肯定要受到天子嘉獎。
看到江大人微笑點頭,一旁的書令和書令史們後悔讓潘和義得了先機,紛紛出言附和。江安義笑道:“既然如此,劉兄和來高安排一下,帶著大夥到縣城看看,大夥辛苦辛苦,爭取能早些發現問題,等回京之後江某向萬歲為諸位請功。不過,江某醜話說到前頭,誰要敢借機索賄生事,不用萬歲下旨,江某就直接送你們進監牢。”
眾人齊聲應諾。江安義起身離開,那些令史和書令史簇擁在劉逸興和李來高身旁,等他們安排誰到哪裡去。江安義的位置離這些令史和書令史太遠,劉逸興和李來高便成了這些人追逐的物件,這兩位可都是江大人的親信,如果他們能向江大人說上幾句好話,回京後升個一兩階不成問題。
奉承話不要錢,拼命地往外送,拍不上江大人拍這兩位一樣。劉逸興是官場老油條,嬉嬉哈哈與眾人打得火熱,談笑間將行程安排好。李來高拉住潘和義,道:“劉兄,把和義安排同我一起,我和他談得來。”
劉逸興知道李來高被姜州的官吏撩撥得火氣重,笑道:“行,石臺、朝河、黃田、密義、順平這幾個縣如何?”
“哪裡都行,和義,咱們先去商量商量該如何下手。”李來高拉著潘和義離開,劉逸興笑了笑,心想李來高平日一副風清雲淡的樣子,遇到事情還是沉不住氣,畢竟是年輕經事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