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節,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時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伸出去的那一隻手捏住鎮紙,往左邊一拉,同時右手起筆,抓了筆起來,便將自己方才苦思之後的詩句給改錄了上去。
看得出這幾首詩都很不錯,必定出自才子之手,可似乎是未定的詩稿,約莫是倉促之間尋來的,所以不怎麼嚴謹。
臨到交詩稿的時間,敲鑼的從前院敲到後院,大家就一起交了詩稿。
聽說這一回是李光地大人親自評詩,顧懷袖坐下來之後就在嘆氣。
“聽說前院裡也有好一些公子哥兒作詩呢,不知道最後的彩頭會落到誰的身上……”
青黛垂著顧懷袖的肩,她以前也沒來過這樣的場面,只覺得有趣。
可顧懷袖畢竟是個才從江南迴來的,父親也沒做官,以前更沒參加過這些遊藝,所以也找不到幾個人說話。
她倒也不在乎,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若想不被人誤會,就站出來,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讓人看就是了。
她是從不怕被人看的。
顧懷袖埋頭,垂眼,端起了茶杯,輕輕地拂去茶沫,動作小心又透著一股子輕靈勁兒。
這後院裡兀自熱鬧著,前院卻是貴客已經來了。
李光地就坐在花廳裡,這裡頭沒幾個見過康熙,更何況換了一身衣裳,皇帝就跟隔壁家的大爺差不多,也沒人懷疑他是李光地幕僚的身份,只說是個有學識的先生。
評判的人一共三個,李光地本人,黃三爺,另有一個前院男客們推出來的今年辛未科殿試一甲第一名,叫做戴有祺。
這戴有祺是見過皇帝的,只沒見過四阿哥,這會兒已經知道來的是什麼要緊人了。
說今科殿試也是奇了,士子戴有祺,祖籍江南金山衛,在北參考;士子吳昺,則是安徽全椒縣人。這二人都是胸有韜略之人,一同成了進士,而後殿試。
原本吳昺才是今科殿試第一名,可康熙瞧著戴有祺書法出眾,又念及北方久無狀元,便將戴有祺擢為第一名,改吳昺為第二,只當了個榜眼。
除這二人外,另有海寧楊中訥為第三,又因為同樣的“一甲久無北方士子”的原由,被康熙黜落下去,拔了順天府大興縣的黃叔琳為探花。
戴有祺這狀元,都說來得名不正言不順,可那是康熙欽點的,旁人哪兒敢說三道四?再多的不滿,也只能往肚子裡咽。
時人戲稱:不會做八股也不打緊,經義策論全在其次,要緊的是能寫一手好字,興許關鍵時刻能翻身呢。
此刻,戴有祺瞅了瞅皇帝,只覺得自己屁股下的一張椅子上全是釘子。
詩稿被分成了幾沓,呈上來,裡裡外外都是年輕的公子,等著這彩頭下來。
張廷瓚這邊三兄弟,站得距離皇帝比較近,不過他們已經被張英警醒過,不準出風頭了。
現下,三兄弟一語不發,只跟隔岸觀火一般。
康熙拎了詩稿,一篇篇地翻看下來,偶遇佳作便點評一番。
最後,康熙這邊點了一首詩出來,一問是誰作的,竟然是李光地長子李鍾倫,頓時誇讚了一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