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1節,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時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時候的張若靄,也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不過並沒有參加鄉試。
只因為今科有張廷璐與張廷瑑參試,同出一府,若同去同中,未免風頭太盛。
所以,張若靄這種適時的退避,讓張廷玉與顧懷袖都有一種難言的熟悉和壓抑。
當初的張廷玉何嘗不是這樣?
只有這種時候,才覺出寒門的好處來。高門大戶,動不動就要擔心脖子上架著的刀……
顧懷袖在五十八年初修書給張若靄,讓他來京城,等到五十九年再回去鄉試,倒是母子團圓了。
張廷璐張廷瑑兩個也分府出去過日子,不過沒有張廷玉這一份殊榮,只能在外城靠近琉璃廠的地方置了宅院,兄弟們卻是隔得有些遠了。好在都是入朝為官的,家裡見不著,在朝上反而能見,也不怕疏遠了。
張英,張廷瓚,張廷玉,張廷璐都已經是進士出身,在桐城早已經傳為佳話,京城裡除了當年徐乾學“五子登科”之外,也再沒有比張家更風光的。
可風光的背後,各有各的兇險。
孫之鼎年紀越發老邁,孫連翹在宮中行走的痕跡也開始重了起來。
康熙這兩年在病中的日子比較多,對身邊太醫的依仗也是儘量找的自己信任的人,孫之鼎與他女兒孫連翹更是深得康熙的信賴。
一則這父女倆醫術精湛,二則兩個人很知進退,給康熙看病時候也堪稱是得心應手。
越是這樣,顧懷袖的疑心病就越重。
只是她從來沒有想過,驚雷乍起,竟然是因為當年那一枚小小的玉佩。
顧懷袖清楚地記得,歷史轉軌的這一日,康熙五十八年的小雪。
天公作美,暢春園裡便是薄薄一層雪。
今冬裡,康熙算是大病初癒,人還沒好全,不過喜歡熱鬧,如今因為十四阿哥受寵的德妃娘娘便著人在暢春園擺了花燈,順道邀內外命婦,進宮來湊數,顧懷袖自然也在其中。
從暢春園門口進去的時候,顧懷袖也瞧見了前面的大臣們。
十四爺胤禎那邊戰事吃緊,雍親王新拔上來的戶部郎中李衛,也跟隨著六部兼理藩院眾多人,一同進宮面聖,說西北與準噶爾的戰事。
戶部管錢糧,李衛在沈恙手底下歷練那麼多年,剛剛上了戶部,辦起事情來可謂是得心應手。
如今顧懷袖遠遠瞧了一眼李衛那邊,便是一皺眉。
她想著李衛終究還是走上這一條道,只是他的這一條道,跟張廷玉的比起來,似乎寬闊許多。張廷玉也在臣工們那邊,內閣十位學士走在一塊兒,獨獨張廷玉身邊還有幾位大學士一起說話。
他乃是文臣之中地位最超然的,只因為四位大學士都與他交好,馬齊當年跟張廷玉有過節,不過如今都在皇帝手底下辦事,又拿不住張廷玉的把柄,與其交惡不如交好,馬齊若沒點心眼,也對不起自己如今這個位置。
大家虛以委蛇,敷衍著就過去了。
所以現在看上去,誰對著張廷玉都是一副和善模樣。
只是即便是李光地離世,大學士的名頭也落不到張廷玉的頭上。
張廷玉也是看開了,要從康熙手裡摳出個“相位”來,難上加難,靠皇帝還不如靠自己。
他灑脫得厲害,進了園子,便去見康熙。
康熙前一陣病過,如今是人老了,頭髮白了,路都不怎麼走得動,隆科多乃是九門提督,原本是託合齊掌管著這個位置,可當年託合齊依附八爺,終於被牽連,最後革職就死,反倒是把這個要緊的位置拱手送給了隆科多。
九門提督,掌管的便是京城九門,內九城全在隆科多轄下,康熙也因為先皇后的原因,格外信任隆科多。
張廷玉心裡盤算著種種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