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7節,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時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廷玉不辦,自然還有人來辦。
既然結果都是一樣,中間怎麼能得利,張廷玉就怎麼做。
心中是否有愧,就不是旁人能知道的了。
再說了,若是他在這種時候規避此案,那麼多虎視眈眈的人,只會讓張廷玉瞬間身陷萬劫不復之地。
利祿場上走,他若不殺人,掉的就是自己的腦袋。
周道新看他不說話,過了一會才朝著大牢門口走去,一旁的差役自動拿著鑰匙跟上來。
兩個人前後腳進了大牢,見到了那個老叫花子,現在穿著囚衣,蜷縮在一團被子裡,這是周道新看著老人家身體不大好,所以叫人給備的,如今看著卻像是諷刺。
宮裡的老太監也是七老八十了,崇禎皇帝吊死景山多少年了?
吳三桂放清兵入關,又有多少年了?
當年的朱三太子不過是個稚齡嬰孩,找個前明的老太監來看,哪裡能認得出來?
周道新不是不知道,這法子根本就不可能。
那縮在裡面的老叫花子已經生了眼翳,看不清外面的人。
他只知道有人來了,還是兩個,便道:“二位大人,我真的是朱慈煥,不必再審了。”
張廷玉微微垂下眼簾,看著自己的手掌,而後環函問道:“當真是朱慈煥,不是冒名頂替嗎?數十年來,多少朱三太子亂黨作案,朝廷待你們不薄,為何謀反……”
周道新回頭看著張廷玉,一旁還有筆錄官在記著話。他想走,可知道這時候不能走。張廷玉才是對的……
若是他周道新這一會兒走了,背過臉去就會被人一刀落下,與朱慈煥一家一起上黃泉。
朱慈煥心知大限將至,也不起來見官,只道:“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只是為了避禍。清廷有三大恩於前朝,朱慈煥感戴不忘,何嘗謀反?”
張廷玉看了一眼筆錄官,只見筆錄官還在記,穩了穩心神,繼續問道:“哪三大恩?”
“今上誅流賊,與我家報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孫,從不殺害,二也。朱家祖宗墳墓,今上躬行祭奠,三也。”
那是年紀老邁的人的聲音。
朱慈煥今年已經七十五的高齡了,改名易姓多年,只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可有那麼多的人打著他的旗號謀反。
四十六年的時候,一念和尚謀反,朱慈煥流亡在外,本來沒有想管這件事。
他老了,跑都跑不動了,被清廷逼著,一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只可惜,誰讓他知道了那一枚血章子出現呢?
他的孫兒怕是以為一念和尚造反是他在背後,可並不是他……
朱慈煥忽然之間老淚縱橫,卻笑道:“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髮皆白,不作反於三藩叛亂之時,反而選這國泰民安之時?更何況,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買軍馬,打造軍器,數十年來,我可曾做過此事?”
說完,他便看向了牢門外,站著許久的張廷玉,而後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