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節,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時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回來,張家不是有兩位公子參加鄉試嗎?

怎的只聽說了一個,還有一個呢?

還有一個啊……

坐在桐城家中,看著張廷瓚從京中寄來的信,上頭轉述了張英當時與皇帝所言。

他捏著信箋的邊角,久久不言語。

顧懷袖端了茶來:“也虧得你才思敏捷,又作了一張答卷,又栽贓給你三弟,叫他平白揚名一回,聞說京城那邊老夫人高興得合不攏嘴……倒是你,籍籍無名,何必為他人做嫁衣?”

那試卷是張廷玉寫的,也不是在考場所作,不過是事後偽造罷了。

張廷玉接了茶,笑著掀了茶蓋,只道:“做人不可不露鋒芒,亦不可鋒芒畢露。不該露時不露,該露之時亦不可露全。學問尚大……再琢磨三年吧。”

而今康熙三十二年,三年後又是什麼光景?

張廷玉不知,顧懷袖也不知。

作者有話要說:用手機更新的,網頁jj崩了,八點半之前再來一章

☆、第九十七章 葵夏園

朝中的老大人只給了自己兩個兒子一句話,再等三年。

於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夏秋冬,寒來暑往……

三年彈指,漫長無聊。

康熙三十二年,張家兄弟雙雙不中。

三十三年會試,張廷玉故友周道新,卻直達會試,又成甲戌科殿試金榜二甲第十一名,一時之間光耀門楣,以至於一直與其關係不和的李臻兒也瞠目結舌。

周道新修書至桐城,寄了一罈狀元紅。

他雖未高中狀元,卻言金榜題名人生樂事,張廷玉不中,卻也借他幾分光。

信中之言頗不客氣,顧懷袖看了只罵他得意忘形,倒是張廷玉與周道新關係不差,只說他好心一片,卻將那狀元紅開了封與顧懷袖喝掉。

在桐城的日子頗為清苦,外面雖然有訊息傳來,顧懷袖卻漸漸不大想看。

無非就是太子大婚,太子妃石氏如何如何;林佳氏瑤芳,去歲終於有了身孕,四阿哥胤禛也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又送了一枚扳指過來,將訊息藏在扳指裡告訴了她。小陳氏生了張家這玉字一輩的第一個兒子,起名張若霆,而今倒是活蹦亂跳。

吳氏那邊雖說不喜顧懷袖,可這兩年畢竟沒怎麼見著面,有時候書信往來也提過要給張廷玉納妾,畢竟顧懷袖久無所出。她一向不喜顧懷袖,如今有小陳氏在身邊,又多了長孫自然是高興得很。便是四公子張廷瑑,也快到了婚娶的年紀……

人人都有了個好歸宿,偏生她與張廷玉困囿桐城。

桐城這一方小小的天,框著他們大大的野心。

這一種野心,從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減。

相反,水滴石穿,刀削斧鑿……

一日一日地深了下來。

這種日子,比當年顧懷袖苦熬算計著顧瑤芳的時候,更加難耐。

三年時光,從張廷玉洗筆染黑了的墨池之中流淌而過,從顧懷袖逐漸磨平的棋子之中點過去,從小石方一天一天凹下去的磨刀石上刻過去,也從丫鬟們一季一季換著的新奇首飾上跳著過去……

桐城茶農新採了今年最後一批茶,卻把前一陣炒好的明前茶給張家二爺帶來。

茶農到了門口,卻被告知張二爺與二少奶奶去江寧了,眼看著又要到趕考的日子,這一回卻是早早就去了。

康熙三十五年的夏天,倒是比別的時候更為炎熱。

張廷玉與顧懷袖從水路走,已經不是頭一回,都算是輕車熟路。

兩個人照常坐在一起下棋。

張廷玉道:“前日羅玄聞的賬本回來,本已經有十六萬三,不過末頁有一筆赤字有三萬,端怕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虐文直播見義勇為

蟲爻雅君

非典型庶女

時鏡

末世女王成了丫鬟只想躺平

崔嵐岱

火石山劍俠傳

石榴的骨頭

重生之出人頭地

鬧鬧不愛鬧

空亡屋

西西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