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1節,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時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來的每個字都跟冰塊一樣,“你只是輕輕劃上一刀,皇上也不會跟你計較……怎……”
他“怎”字一出口,終於還是立刻就閉了嘴。
讓顧三閉嘴,不如自己先閉嘴。
張廷玉決定不說話,先給顧懷袖處理手上的傷口。
半路上,阿德已經跑去杏林醫館請人了,再過一會兒人就應該來了。
“四爺說,讓你今年舉薦年羹堯上去,擔任鄉試主考官。”顧懷袖若無其事地說了,“我是他奴才,你不是。”
“你是我髮妻。”張廷玉看著手裡的絲帕已經染紅,便換了一條,低眉慢聲道,“與虎謀皮,不謀如何能得?四阿哥是知道我負責處理這次各省鄉試之事。”
顧懷袖一下愣住了,有些沒想到。
張廷玉笑了一聲,他自然知道顧懷袖為什麼詫異。
歷年來,朝廷選拔人才,從縣試鄉試到會試殿試,一層一層。
每一次考試都有主考官,考生員與童生的時候,都是知縣監考出題,每一個地方出來的名次都排在縣衙的翹頭案上,所以下面小三元只稱之為“案首”,當初投河死了的汪繹就是連中三個案首。後面的三場考試,則稱之為“大三元”,分別是各省鄉試解元、順天會試的會元、金榜殿試的狀元。
這鄉試,就是最要緊的三場考試之中的頭一場。
每年各省鄉試的主考官,基本都是從京城這裡,由皇帝欽點出去的。
自明時起,便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說法。
翰林院之中的人,一般都是進士出身,每次點學政和主考官,也基本從這裡出。
翰林院之中的翰林們,敢叫“老先生”,哪個不是學識過硬?
由他們擔任考官外放出去,才能讓眾人都服氣。
所以每到了要點考官的時候,翰林院之中不少人都翹首以盼,只等著皇帝點中自己。
顧懷袖經常戲稱張廷玉為“窮翰林”“老先生”,“窮”指的就是翰林們的日子清苦,連俸銀都領不到幾兩,可一旦外放出去做了學政或者考官,出去一趟回來就能吃一輩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