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節,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時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覺地帶上一點笑意:“我韜光養晦一輩子,做官倒是挺簡單,可是處理你們的事情卻讓我心力交瘁。你在江寧鄉試的答卷我看過了,文采第一,說理第一。可我一直存了個疑問,三十二年鄉試之後,趙子芳落馬,前面出現過被傳為你三弟的一份考場答卷,可是你所為?”
那時候張廷玉沒去出風頭,只叫人散步訊息說那是張家三公子廷璐的答卷。
後來趙子芳死了,事情塵埃落定,才有人發現那不是張家三公子的答卷,到底是何人作的答卷,已經無人知曉。
只是……
張英如今懷疑到了張廷玉的身上,也是夠老辣。
張廷玉不大想回答,只沉靜著一張臉道:“兒子不知。”
張英終於不再問了,他兩手交叉放在一起,想了許久。
“若以你之才,會試絕無問題,今科考生之中當無人出你之右。可一甲不能有你,一甲風頭太勁,你初生牛犢不怕虎,可我老了,我怕。”
張廷玉眉頭微微聚攏,回答很直接:“那便二甲第一。”
張英差點被他給噎死!
“你小子一定要一個頭名嗎?”
“兒子乃是江寧鄉試頭名,江南一向是科舉之地,江寧又是江南中心,從江南貢院出來的頭名,上不了一甲頭三已然有讓人恥笑之嫌,即便是二甲第一怕也有人懷疑是父親您手腕通天,生生給兒子捐了個頭名呢?”
張廷玉慢慢地分析著利弊。
二甲第一就很好,不在一甲前三之中,卻也是進士,二甲的頭名不高不低,不太過出頭也不太過落後。
做人不可鋒芒畢露,亦不可不露鋒芒。
於藏拙之人而言,“甲”字不好,“乙”字第一。
中庸之道,舍張廷玉其誰?
十八歲便開始參加鄉試,二十八才能金榜題名。
十年蟄伏,寒涼自知。
不求一舉揚名天下知,但求無愧自己這十年寒窗辛酸苦。
張廷玉所求,實則簡單無比。
張英細細想來,也幾乎老淚縱橫。
他壓了兒子們多少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