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7章 【北擴?】(為盟主為溪式谷加更),朕趙瀚趙貞芳,王梓鈞,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邦華沒來旁聽審判,他早就猜到了結果。
什麼《大明律》,什麼《明大誥》,那都是扯淡的,真正目的是要向士紳攤牌。
王元祿,本來是要被樹立為士紳楷模,現在卻變成了被鎮壓的典型!
制定法律,是一件很嚴謹的事情,《大明律》刪改調整三十年才定型。趙瀚暫時無法自定法律,臨時整出來一部,亂編純屬自找麻煩,照抄又會惹人笑柄。
滿清就幹過這種事情,起兵造反之後,硬要自創滿文。
於是就讓兩個所謂的飽學之士,仿照蒙古文來創制滿文。清軍都還未入關,滿文就名存實亡。入關之後那就更搞笑,城裡的許多事物,還有朝廷的許多官職,根本無法用滿文來表達。
便是清朝的某些聖旨,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漢文和蒙文都沒啥問題,唯獨滿文經常出現歧義。
至少在趙瀚佔據半壁江山之前,都得用《大明律》來治民,頂多在此基礎上進行增刪。
士紳們紛紛散去,心中各懷鬼胎。
有人覺得趙瀚能成事,雖對其做法非常不滿,卻似有雄主之姿。於是,讓族中士子全部出山,忍辱負重去做小官小吏,甚至試圖加入宣教團。
這類士紳,你手腕越硬,他們就越服氣,越認為你能奪天下。
也有人覺得趙瀚倒行逆施,開始琢磨逃跑計劃,慢慢運走家中錢糧,然後舉家逃去南昌那邊。對外就說沒有從賊,只是暫時蟄伏,現在終於逃出了賊窩。
趙瀚之前一直含糊不清,今天敞開了說,士紳們反而下定決心站隊。
因為北方已傳來訊息,老朱家的祖墳被挖了,大明龍脈被流賊給毀了!
如今別說朝廷大員,便是地方士紳,都知道大明時日無多。當然,他們不認為韃子能成事,都覺得該是哪路反賊能重整江山。
鳳陽皇陵被毀,對大明威望的打擊,甚至超過了北京遭受圍攻。
趙瀚讓文吏把今天的審判過程,抄寫分發給三縣官員,讓當官的照著這種做法審案。
費映珙正要去跟趙瀚見面,宋應星已經上前,拱手說:“總鎮做事,頗有章法,某願從之。”
“得先生之助,大事可成矣。”趙瀚非常高興。
宋應星這種明白人,真的不用多勸,讓他自己觀察施政便可。他那幾篇文章,指出大明各種關鍵問題,而趙瀚的施政則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可謂,一拍即合。
歷史上的宋應星,做了幾年教諭之後,家裡出錢給他買正八品推官。只幹了兩年,自己辭官歸鄉。後來又被舉薦為知府,不但不貪,反而捐錢恢復府衙、修復書院,幹了半年同樣辭官。南明小朝廷徵召他,宋應星乾脆推辭不就。
宋應星對大明已經絕望,因為他看得太透徹了,完全提不起做官的心思。
趙瀚的所作所為,在別人看來是倒行逆施,在宋應星看來卻能夠匡扶天下。他那篇論財的文章,反覆使用“剝削”、“割削”等詞彙,對大戶盤剝小民深惡痛絕。
趙瀚幹了他不敢幹,甚至不敢去想的事情!
趙瀚把宋應星拉到旁邊私語:“君知火銃鑄造之法,亦知火藥製造之法,可否為我鑄造鳥銃?”
宋應星拱手道:“請出兵北上,速速佔領分宜、新喻二縣。”
“春耕之後就出兵。”趙瀚爽快答應。
這聽起來很扯淡,趙瀚過年的時候,剛從那邊撤兵回來,現在又要殺回去?
但是,想要打造火器,就必須出兵!
朱元璋在全國設定十三個冶鐵所,其中,一個在新喻,一個在分宜,全都是趙瀚的鄰居。
兩縣的冶鐵量相加,佔據朱元璋時期,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