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8章 招撫之議,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總督說的有理,張提督也是老成謀國之道,但長毛賊寇不能不剿,廣東尚逆不得不滅,為了解聖上南顧之憂,諸君還是要和本王群策群力,共渡時艱,既然長毛賊寇兇頑難制,咱們就先打廣州尚之信,至於桂北方面,蔡總督還是帶本部軍馬前往桂林主持大局,那個王復漢還算盡心,廣西提督的位置空懸已久,本王這就啟奏聖上,給他補個實缺吧!”
嶽樂自然知道因為彰泰大軍全軍覆沒之事,肇慶清軍計程車氣已經跌到了冰點,但他還是決定要先拿下廣東,其中的原因就是大清軍急需一場大勝來恢復士氣,他也需要相應的戰功來平息皇帝的怒火。
“這……安親王,卑職所部的湖廣兵自轉入廣東以來,損失已經過半,永州綠營在年初就在老河口全軍覆沒,如今只剩下一萬三千多兵馬,卑職恐怕守不住桂北啊,依卑職所見,莫如派人前往梧州招撫馬逆,許以高官厚祿,甚至同意他據有廣西和瓊州,咱們則趁機出兵拿下廣州,尚逆一破,長毛賊寇便是一支孤軍,又豈是我大清軍的對手?”
四萬大軍灰飛煙滅,出征梧州的安遠平寇大將軍彰泰和陝西提督王進寶等人被擒殺,再加上此前折在馬逆手上的桑格、全成忠還有莽依圖等人慘澹的結局,令得蔡毓榮頗有些談虎變色,故爾在嶽樂著他鎮守桂北的軍令後,就是提出了招撫長毛賊寇的提議。
“招撫?賊寇剛剛殲滅了我數萬大軍,士氣正旺,況且馬逆還在咱們眼皮子底下殺了這麼多八旗子弟,和大清不共戴天,他又怎麼能接受咱們的招撫。”
圖海其實也慫了,畢竟這次梧州戰事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了,自幼眼高於頂的他從來沒想過八旗大兵會如豬狗一般任由卑賤的漢人屠戮。
“圖大學士此言差矣!咱們此前不也招撫過尚之信、耿精忠他們嗎?就是大員的鄭氏和咱們打了這麼多年,朝廷不也是一直致力於招撫嗎?況且這也是拖延之計,只要咱們拿下廣州,不光能激勵將士們計程車氣,而且能形成對長毛賊寇的戰略優勢,到那時,是打是和可就由不得馬逆了。”
蔡毓榮越想越覺得有理,因為就在去年朝廷還和大員的鄭氏有過接洽,朝廷對臺官員以書招撫鄭經曰:“臺灣本非中國版圖,足下父子自闢荊榛,本朝何惜海外一彈丸地。若能保境息民,則從此不必登岸,不必薙髮,不必易衣冠,稱臣入貢可也,不稱臣入貢亦可也。”
當然他也知道這是大清的緩兵之計,就是為了麻痺鄭經,好騰出手來解決兩廣戰事,要不然福建那邊為什麼還要打造那麼多的水師戰船?但是這道招撫文書也換來了福建沿海一年多的太平,這也是大清軍能從容攻略兩廣的原因之一。如今廣西馬逆勢強,尚之信屬地只剩下廣州一隅,那自然要柿子先撿軟的捏了。
圖海還有疑慮,他道:“可聖上曾有旨意明發天下,要解送馬逆父子回京問罪,現在再行招撫,馬逆能相信嗎?聖上能同意嗎?”
“聖上那邊本王派人去說,聖旨又怎麼樣,聖上還明旨赦免了耿精忠呢,還不是把他拿下了,只不過誰可替本王前往梧州行這招撫之策。”
廣東戰事已是關鍵時刻,所謂為山九仞,不能功虧一簣,嶽樂也不想大好形勢被長毛明軍破壞,雖說他也不相信馬逆會接受大清的招撫,但試一試總是沒錯的,就算不成功也沒什麼,是以當場同意了蔡毓榮派人前往梧州的提議,對於招撫人選的安排,嶽樂心中也有了考量,因為他的目光已經移到了敬陪末座的周昌身上。
“王爺,卑職願意去梧州充當說客,只是卑職不知王爺能給出什麼招撫條件?”
周昌也是通透之人,見嶽樂看向自己,心知安親王爺這是點了自己的將了,他哪裡敢拒絕,再說了富貴險中求,此前他就提出要隨尚從志去廣州了,要不是長毛賊寇突然殺到,說不定這會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