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9章 朕不是懦夫,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快撤離五華山。
五華山吳周皇宮內,年僅十六歲的吳周皇帝吳世璠,目光悽苦地看著跪倒了一地的王公大臣,三年的皇帝生涯讓他的臉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滄桑感。
“陛下,皇城糧餉兵員已然告罄,偽清兵勢益盛,我大周實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臣以為陛下當立即移蹕,前往滇南或者滇西,再圖後計。”
林林擎是吳三桂的心腹,也是原清廷六省總督洪承疇最信重的門生之一,為了身家性命,他第一個提出了突圍的建議。
“突圍?怎麼突圍?數十萬清軍圍山,根據清軍傳遞的訊息,馬元帥、胡將軍業已經敗亡,天下之大,還有朕容身之地嗎?與其落荒而逃,朕寧願一死以奉宗廟。”
困守孤城一年有餘,吳周軍死傷無數,時下山上守軍只剩下四千不到,在吳世璠看來,突圍無異是取死之道,而且就算僥倖突圍,又如何能逃的過清軍的追捕?
“陛下,偽清雖控制雲南,但安寧、晉寧、昆陽、呈貢四縣的守軍還是心向我大周的,咱們之所以能堅持這麼久,全靠當地守軍向咱們輸送糧食物資,五華山連線昆明湖,咱們走水路,未必打不破清軍的封鎖。”
線緎是原廣西提督線國安的小兒子,吳三桂起事後,廣西諸將群起響應,同為漢軍旗的線國安亦舉眾投吳,後線國安病死,堅持反清的線緎遂被吳三桂重用,五華山防線便是出自他手。
見線緎都打了退堂鼓,吳世吉和吳國柱等人也紛紛附和,中軍總兵何進忠甚至慷慨激昂地表示吳周軍可效仿前明,退到滇西,如此可保全宗廟。
“住口!朕雖年幼,但卻不是對兵事一無所知,自今年開始,趙良棟至昆明後,清軍已經加強了對昆明湖的封鎖,諸位將軍又有何把握突出重圍,逃到滇西,爾等是欲朕效仿永曆皇帝嗎,朕可不想被土人縛到昆明,然後解送京師,成為康麻子的俘虜,君王死社稷,爾等給朕聽好了,朕不是懦夫,即便是死,也要死在昆明,死在列祖列宗的靈前。”
何進忠不提出奔邊境還好,這話一說出口,就刺中了吳世璠的軟肋,因為明朝永曆皇帝就是被緬人一路遊行送到昆明,然後被他爺爺吳三桂勒死在五華山,他可不想淪為世人嘲諷的笑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