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章 圍城,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督,城內百姓必然是被明賊逼迫,也就是綠林賊寇通常所說的投名狀,若我軍在圍城之後,射書城內,直言破南寧只誅首惡,餘者無罪,那他們還會替亡了快二十年的大明出力嗎?只要我軍保持足夠的耐性,那城內早晚生變,屆時便是我軍的機會。”

文止的意思很明顯,也就是圍城為主,離間為輔,城內的百姓在沒有希望突圍後,為了性命肯定會選擇投靠大清,甚至反戈一擊,屆時就是大清軍破城的機會。

“那就按文先生的意思,以鎖城法,圍死南寧。”

蔡毓榮抬眼看向桑格和王永譽等人,見二人皆是點頭稱是,遂下達了圍城的軍令。

當然這不過是為了誆騙南寧城內百姓,這些低賤的尼堪,居然敢說出大清皇帝不如狗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若真恕了他們,那大清皇帝豈不成了天下笑柄,所以蔡總督是打定主意,破城之後,該幹嘛還幹嘛。

圍城之法,乃是清軍面對堅固的要塞慣用的手段,當年奴酋洪太打錦州、多爾袞打大同、何洛會打江陰,譚泰打南昌,以及現在的昆明之戰,清軍無一不是在攻城不勝的局面下,採用了圍城之法。

為了達到徹底圍死南寧守軍的目的,蔡毓榮又下令後即在桂西附近府縣徵調數千巡防營至南寧,並又強徵上萬民夫,籌建了針對南寧城的包圍圈。

目前還沒有和清軍有大規模野戰能力的瓊州軍只能每日看著城外的民夫冒雨修築圍城工事,看著一座座箭樓、一道道木柵、一道道壕溝、一座座軍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南寧四周。

在清軍修建防線過程中,瓊州軍不是沒有試圖阻止清軍,但在連續數次夜襲失敗,馬仲英終於下令各營不得出城作戰,沒有提督府軍令,若有一兵一卒出城,唯所部營官是問!

蔡毓榮親自主持南寧四門的防務部署,以雲南綠營王復漢部守南門,全成忠部守東門,在前些日子攻城戰中損失慘重的永州綠營和鄖陽綠營守西門。

為了徹底封鎖南寧城,蔡毓榮又令廣東竭石總兵潘承家率部在南寧下游的三江口設防,桑格所部鑲紅旗馬甲負責各門排程,其餘軍馬依舊駐守青秀山大營,只待城中不穩,就要以雷霆之勢再打南寧。

清軍的包圍圈足有三道防線,每道防線都設施齊全,近三萬清軍分佈防線之中,幾乎切斷了南寧與城外的一切聯絡,甚至連一隻鳥都難以飛出防線。

當然在圍城的同時,蔡毓榮還不忘從文止之計,分派了數十名騎兵,至南寧四周,射書城內,意圖分化南寧守軍。

可是蔡毓榮萬萬沒想到,負責射書的騎兵還沒到城下,就遭到了城上密集火力的攻擊,平白折了近百騎兵,連一封箭書都沒到城上。

俗話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蔡總督根本想不通,為什麼城內的明賊會如此謹慎,就是在夜裡,城上也是燈火通明,哪怕是一兩個騎兵至城下,也會被他們射殺。

原因就是,自那天文止獻離間計後,滇南參將王復漢便又一次射書城內,將清軍的計劃向馬仲英和盤托出。

而且王參將還特意強調,為防止有可能的誤傷,他在傳遞訊息時會在他的將旗下掛上兩盞紅燈,除此以外,當全部擊殺。

面對瓊州軍的嚴防死守,蔡毓榮等人在無奈之下,只得繼續採取圍城的手段,他相信只要圍城的時間足夠長,那最後戰敗的必然是南寧明賊。

攻城戰轉變為消耗戰,蔡毓榮並不在意,大清坐擁天下,兩廣和湖廣的錢糧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各地轉運南寧,相反,城內的守軍是坐吃山空,只要堅持到他們糧盡,那南寧唾手可得。

為了以防萬一,防止平南王尚之信養寇自重,蔡毓榮還傳書簡親王喇布,讓其從梧州再抽調部分八旗大兵至高州,在增加對祖澤清壓力的同時也看住尚之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